百词典

《次韵程相公以柳湖久涸辄引蔡水溉注感而成咏》

时间: 2025-05-09 01:41:40

诗句

鳞鳞沙脚出平湖,一喷珠玑碧有余。

依旧镜中横紫阁,却从天外望仙闾。

粉花又结青莲子,金尾还跳赤鲤鱼。

自惜支离苦为病,重来应共酒杯疏。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1:41:40

原文展示:

鳞鳞沙脚出平湖,一喷珠玑碧有余。
依旧镜中横紫阁,却从天外望仙闾。
粉花又结青莲子,金尾还跳赤鲤鱼。
自惜支离苦为病,重来应共酒杯疏。

白话文翻译:

在平静的湖面上,细沙露出了水面,一阵喷涌的水珠使湖水更加碧绿。
依然在镜子般的湖水中映出紫色的阁楼,但今天我却从天外远望那仙境般的居所。
粉色的花朵又结出了青莲子的果实,金色的鱼尾在水中跳跃着赤鲤鱼。
我惋惜自己因病而支离破碎,重游此地时希望能与朋友共饮畅谈。

注释:

  • 鳞鳞:形容水面上细沙的样子,像鱼鳞一样闪烁。
  • 喷珠玑:比喻水珠如珍珠般喷涌而出。
  • 镜中:比喻湖面如镜子一般平静。
  • 紫阁:指紫色的楼阁,可能为某处名胜。
  • 仙闾:形容仙境般的居所或景象。
  • 粉花:指开花的植物。
  • 青莲子:指莲花结的种子,可食用。
  • 赤鲤鱼:金色的鱼,象征富饶与活力。
  • 支离:形容因病或其他原因导致身体或精神的分散、无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瞻,号晦庵,宋代文学家、政治家,苏轼的弟弟。他在文学上以诗、词、文名闻,尤其擅长古诗,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柳湖久涸、蔡水引入的背景下,表达了对自然环境变化的感慨,也反映了作者对生活的思考和对友谊的珍视。

诗歌鉴赏:

苏辙的《次韵程相公以柳湖久涸辄引蔡水溉注感而成咏》是一首充满自然情韵的诗。诗中描绘了一个优美的湖泊景色,细腻而生动。开篇的“鳞鳞沙脚出平湖”,通过生动的意象展现了湖水的清澈与细腻,仿佛让读者看到了阳光下波光粼粼的湖面。接着,诗人通过“喷珠玑碧有余”描绘了湖水的丰盈与生机,带给人一种清新、愉悦的感受。

在描写自然的同时,诗人又借助“依旧镜中横紫阁”引出了人文景观,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诗人从远处的仙境般的阁楼,回望自己所处的环境,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孤独与惆怅。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生活、对友谊的珍惜,尽管因病而感到支离,但愿重归于饮酒作乐的情景,展示了诗人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与深刻的人生哲理相结合,呈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乐观,使人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鳞鳞沙脚出平湖:细腻的沙子在湖边露出水面,展现出湖水的清澈。
  2. 一喷珠玑碧有余:水珠如珍珠般喷涌而出,湖水显得更加碧绿。
  3. 依旧镜中横紫阁:湖面如镜,映出紫色的阁楼,突显出优美的景色。
  4. 却从天外望仙闾:诗人从远处仰望,似乎在追寻仙境般的生活。
  5. 粉花又结青莲子:花开又结果,象征着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6. 金尾还跳赤鲤鱼:金色鱼尾在水中跳跃,显示出活力与生机。
  7. 自惜支离苦为病:因病而感到身体与精神的支离,表达内心的苦痛。
  8. 重来应共酒杯疏:期望重游此地时与友人共饮,寄托对友情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喷珠玑”将水珠比作珍珠,增强了意象的生动性。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保持了对仗的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以自然景物为载体,表达复杂的情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写自然景色与人文景观,探讨生命的脆弱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鳞鳞:象征清澈与细腻。
  • 珠玑:象征珍贵与美好。
  • 紫阁:象征人文景观与理想。
  • 仙闾:象征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 青莲子:象征生命的延续与希望。
  • 赤鲤鱼:象征活力与富饶。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喷珠玑”指的是什么?

    • A. 雨水
    • B. 湖水
    • C. 珍珠
    • D. 花瓣
  2. “紫阁”在诗中象征着什么?

    • A. 自然
    • B. 友谊
    • C. 理想生活
    • D. 病痛
  3. 诗人对“支离苦为病”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绝望
    • B. 伤感
    • C. 平静
    • D. 快乐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杜甫《登高》

诗词对比: 与苏辙的诗相比,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同样表达了对自然与人生的思考,但更侧重于对个人境遇的感慨。在语言上,苏辙偏向清新自然,而陆游则显得更加沉郁与深刻。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展现了宋代诗人的多样风格。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
  • 《苏辙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晓雨 衰荷 观鱼亭呈陈公度二首 立春三首 寒食歌 梅花二首 任仲微阅世亭 端居二首 其一 观梅 何处春深好二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虚汗 脉络贯通 单人旁的字 拼音zi的汉字汇总_zi的常用字详解 耳字旁的字 菊的繁体字怎么写?菊字繁体书写技巧与笔画顺序详解 艸字旁的字 完名全节 土字加一笔常用字汇总_土字加笔画的汉字详解 敲骨剥髓 母字旁的字 黄字旁的字 雅笑 弄音 丁结尾的成语 做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描写天气的四字词语大全_丰富天气表达的词汇 风繁体字怎么写?这份风字繁体详解,助你正确书写汉字_汉字繁体学习 堂堂一表 美言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