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咏手》

时间: 2025-05-07 07:14:18

诗句

一双十指玉纤纤,不是风流物不拈。

鸾镜巧梳匀翠黛,

画楼闲望擘珠帘。

金杯有喜轻轻点,银鸭无香旋旋添。

因把剪刀嫌道冷,泥人呵了弄人髯。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7:14:18

原文展示:

咏手 秦韬玉 〔唐代〕

一双十指玉纤纤,不是风流物不拈。 鸾镜巧梳匀翠黛,画楼闲望擘珠帘。 金杯有喜轻轻点,银鸭无香旋旋添。 因把剪刀嫌道冷,泥人呵了弄人髯。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双纤细如玉的手,这双手只拈取风流之物。在鸾镜前巧妙地梳理着翠绿的眉毛,闲暇时在画楼上望着珠帘。金杯因喜悦而轻轻触碰,银鸭因无香而旋转添加。因为嫌剪刀冷,便用泥土人的方式呵气温暖,弄乱了人的胡须。

注释:

  • 玉纤纤:形容手指纤细如玉。
  • 风流物:指优雅或有趣的事物。
  • 鸾镜:古代女子化妆用的镜子。
  • 翠黛:古代女子用来画眉的颜料,这里指眉毛。
  • 擘珠帘:拉开珠帘。
  • 金杯:指酒杯。
  • 银鸭:古代香炉的一种形状,这里指香炉。
  • 旋旋添:慢慢地添加香料。
  • 泥人:用泥土制成的人形玩具。
  • 呵了:呵气,用口中的热气温暖。
  • 髯:胡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秦韬玉,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多变,善于描绘细腻的情感和生活场景。这首《咏手》通过对女性手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唐代女性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追求。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描述一个贵族女子的日常生活,通过对手的描绘,反映了唐代社会对女性美的追求和审美标准。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女性手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唐代女性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追求。诗中“一双十指玉纤纤”直接点出了主题,用“玉纤纤”来形容手指的纤细和美丽,紧接着“不是风流物不拈”表明这双手只拈取优雅或有趣的事物,显示了主人的高雅品味。后文通过“鸾镜巧梳匀翠黛”和“画楼闲望擘珠帘”进一步描绘了这位女子的日常生活,她在镜前精心打扮,闲暇时在画楼上欣赏风景。最后两句“因把剪刀嫌道冷,泥人呵了弄人髯”则展现了她的娇柔和调皮,通过这些细节,诗人成功塑造了一个既有品味又充满生活情趣的女性形象。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一双十指玉纤纤”:直接描绘手的美丽,用“玉纤纤”来形容手指的纤细和美丽。
  2. “不是风流物不拈”:表明这双手只拈取优雅或有趣的事物,显示了主人的高雅品味。
  3. “鸾镜巧梳匀翠黛”:描绘女子在镜前精心打扮,用“鸾镜”和“翠黛”来增添诗意。
  4. “画楼闲望擘珠帘”:描绘女子闲暇时在画楼上欣赏风景,用“擘珠帘”来增添动作的优雅。
  5. “金杯有喜轻轻点”:描绘女子因喜悦而轻轻触碰金杯,用“轻轻点”来表现她的喜悦。
  6. “银鸭无香旋旋添”:描绘女子因香炉无香而旋转添加香料,用“旋旋添”来表现她的细致。
  7. “因把剪刀嫌道冷”:描绘女子嫌剪刀冷,用“嫌道冷”来表现她的娇柔。
  8. “泥人呵了弄人髯”:描绘女子用泥土人的方式呵气温暖,弄乱了人的胡须,用“呵了”和“弄人髯”来表现她的调皮。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玉纤纤”比喻手指的纤细和美丽。
  • 拟人:如“金杯有喜轻轻点”将金杯拟人化,表现出喜悦。
  • 对仗:如“金杯有喜轻轻点,银鸭无香旋旋添”中的对仗,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女性手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唐代女性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唐代社会对女性美的追求和审美标准。

意象分析:

  • 玉纤纤:象征美丽和纤细。
  • 鸾镜:象征女子的化妆和自我打扮。
  • 翠黛:象征女子的美丽和精致。
  • 金杯:象征喜悦和庆祝。
  • 银鸭:象征香氛和优雅。
  • 剪刀:象征日常生活中的实用工具。
  • 泥人:象征童趣和调皮。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一双十指玉纤纤”形容的是什么? A. 女子的脸 B. 女子的手 C. 女子的头发 D. 女子的衣服 答案:B

  2. “鸾镜巧梳匀翠黛”中的“鸾镜”是指什么? A. 普通的镜子 B. 化妆用的镜子 C. 装饰用的镜子 D. 古代的宝镜 答案:B

  3. “金杯有喜轻轻点”中的“金杯”象征什么? A. 悲伤 B. 喜悦 C. 忧愁 D. 愤怒 答案:B

  4. “银鸭无香旋旋添”中的“银鸭”是指什么? A. 一种鸟 B. 一种香炉 C. 一种装饰品 D. 一种食物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昌龄的《闺怨》:描绘了唐代女子的闺中生活,与《咏手》有相似的细腻描绘。
  • 李清照的《如梦令》: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女子的情感和生活。

诗词对比:

  • 王昌龄的《闺怨》与秦韬玉的《咏手》都描绘了唐代女子的生活,但《闺怨》更多地表现了女子的内心情感,而《咏手》则更多地展现了女子的外在美和生活情趣。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秦韬玉的全部诗作,是研究唐代诗歌的重要资料。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唐代诗歌的发展和特点,有助于理解《咏手》的创作背景和艺术特色。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避难西坑用瀹韵 与弟侄观小圃梅花二首 次韵前人壁閒诗 送胡检阅 代范景山和弟观韵 次韵邑宰徐何慊出示所作五首 西江月 送公棠戎 次韵邑宰徐何慊 其三 次韵前人新晴三首 书范景山先丈逸事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先字旁的字 皿字底的字 瓦解星散 洪炉点雪 孤女 飠字旁的字 明道指钗 过话 有商 一坐一起 包含赧的词语有哪些 片字旁的字 波光粼粼 包含字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印的词语有哪些 毋字旁的字 还元水 驿堠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