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前题》

时间: 2025-05-07 09:15:03

诗句

虎头公子最风流,只看仙人紫绮裘。

筑室爱临溪侧畔,钩帘坐见水西头。

当时把笔题江竹,最忆看山立钓舟。

爱有高才于逸士,清秋不厌与君留。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9:15:03

原文展示:

虎头公子最风流,只看仙人紫绮裘。
筑室爱临溪侧畔,钩帘坐见水西头。
当时把笔题江竹,最忆看山立钓舟。
爱有高才于逸士,清秋不厌与君留。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风流倜傥的公子,他身着华丽的紫绮衣裳,宛如仙人一般。诗人喜欢在溪边建房,钩起帘子便能看到水流的西边。在那时,他曾在江边写下诗篇,最让人怀念的是在山上垂钓的日子。诗人赞美那些才华横溢的逸士,秋天的清风中,他愿意与友人长久相伴。

注释:

  • 虎头公子:指有风度的年轻人,形象生动。
  • 紫绮裘:紫色华丽的衣服,象征高贵与雅致。
  • 筑室:建造房屋,诗中指在自然中安居。
  • 临溪:靠近溪流,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喜爱。
  • 钩帘:拉起窗帘,看向外面的景象。
  • 江竹:江边的竹子,诗人在竹子上题字,表现了他对自然的细腻观察。
  • 逸士:脱离世俗生活的有才之士。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聂镛(生卒年不详),明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著称,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人际交往。

创作背景:

《前题》创作于诗人隐居之时,表达了他对自然生活的热爱和对高雅友谊的向往。这种背景下的创作,使诗歌充满了对逸士生活的向往和对友人的眷恋。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以及与友人共度时光的美好愿景。开头的“虎头公子最风流”,勾画出一位潇洒的公子形象,接下来的“只看仙人紫绮裘”则将其比喻为仙人,突显了他出众的风采。诗人接着描写自己筑室于溪边,表达出对自然的热爱,形成了一种恬静、悠闲的生活状态。

诗中“当时把笔题江竹”的意象,暗示了诗人对创作的执着与热情,而“最忆看山立钓舟”则勾勒出与友人一起钓鱼的愉快时光,令人感受到一种宁静而美好的闲适生活。最后两句,“爱有高才于逸士,清秋不厌与君留”,更是表达了诗人对才华横溢之士的敬仰和对友谊的珍视。

整首诗通过简练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描绘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纯真的情谊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理想境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虎头公子最风流:描绘了公子的潇洒与风采。
  2. 只看仙人紫绮裘:将公子比作仙人,表现其高雅。
  3. 筑室爱临溪侧畔:说明诗人喜欢靠近自然。
  4. 钩帘坐见水西头:描写窗外美景,表现闲适。
  5. 当时把笔题江竹:诗人记录生活,表达创作热情。
  6. 最忆看山立钓舟:怀念与友人畅游的日子。
  7. 爱有高才于逸士:赞美才华横溢的人。
  8. 清秋不厌与君留:期待与友人共度清秋。

修辞手法:

  • 比喻:“虎头公子”形象生动。
  • 对仗:如“筑室爱临溪侧畔,钩帘坐见水西头”句式对称,增强韵律感。
  • 象征:紫绮裘象征高贵,江竹象征清雅。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高雅友谊的向往,反映出诗人对自由生活的追求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虎头公子:象征风流倜傥的年轻人,展现出诗人的理想人生态度。
  • 紫绮裘:代表高雅与奢华,体现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 溪流与竹子:自然意象,象征着恬静与灵性,反映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虎头公子”指的是: A. 有风度的年轻人
    B. 老年人
    C. 普通人

  2. 诗中“紫绮裘”象征: A. 贫穷
    B. 高贵与雅致
    C. 乡村生活

  3. 诗人最怀念的活动是: A. 读书
    B. 看山立钓舟
    C. 旅行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前题》与《山居秋暝》:两者都表现出隐居生活的恬静,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友谊的珍视,展现了诗人理想的生活状态。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古诗文鉴赏》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玉楼春 生查子 西地锦 卜算子 浣溪沙 朝中措 菩萨蛮·金铺半掩银瞻满 昭君怨·一曲云和松响 谒金门 卜算子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祆的词语有哪些 翼翼飞鸾 女字旁的字 刷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鸟字旁的字 日字旁的字 鲜色 习焉弗察 靑字旁的字 包含畔的词语有哪些 井渫不食 廪籍 泣数行下 狼头 轩然大波 狼前虎后 江路 包含衢的词语有哪些 皿字底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