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2:59: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59:10
暂别瑶墀鸳鹭行,彩旗双引到沅湘。城边流水桃花过,帘外春风杜若香。史笔枉将书纸尾,朝缨不称濯沧浪。云台公业家声在,征诏何时出建章。
暂时告别瑶台上偶尔飞舞的鸳鸯和白鹭,彩旗双双引路到沅江和湘江。城边的流水潺潺,桃花在水中漂流而过,窗帘外春风拂面,散发着杜若的香气。史笔白白将书信的结尾写上,早朝的缨络不适合在沧浪中洗涤。云台的公业声名依旧存在,不知何时才能接到建章宫的征召。
刘禹锡(772年-842年),唐代著名诗人、文学家,字梦得,号“香山居士”。他以写作诗词、散文而闻名,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文学风格。刘禹锡的诗风清新、朴实,擅长表现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的结合。
这首诗写于刘禹锡被贬至朗州(今湖南省岳阳市)期间,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及对仕途的无奈。诗中通过描绘春天的美景,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刘禹锡的《寄朗州温右史曹长》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作,诗中通过对春天美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故土的思念与对人生的感慨。诗的开头以“暂别瑶墀鸳鹭行”开篇,勾勒出离别的情景,展现出一种惆怅的心情。接着,诗人描绘了沿途的美丽景色,如“城边流水桃花过”,以及“帘外春风杜若香”,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随着诗情的发展,诗人开始反思自己的处境,提到“史笔枉将书纸尾”,表达了对名利的无奈与对理想的追求。“朝缨不称濯沧浪”,则更是道出了身处贬谪的失落与不满。最后,诗人引用“云台公业家声在”,不仅表达了对名声的渴望,也带有对未来的期待和不安。
整首诗结构严谨,意象丰富,情感真挚,生动地反映了唐代知识分子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展现了刘禹锡独特的文学魅力。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对现状的无奈,同时也反映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诗中提到的“彩旗”指的是什么?
“杜若香”表达了什么样的意境?
诗的最后一句提到的“建章”指的是什么?
与李白的《早发白帝城》相比,刘禹锡的诗更注重内心感受与现实的矛盾,前者则更多表现出豪放与壮志。两者在表达方式上各有千秋,前者奔放,后者细腻,形成鲜明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