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6:27: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27:27
《睢阳感怀》
作者:韦应物
豺虎犯天纲,升平无内备。
长驱阴山卒,略践三河地。
张侯本忠烈,济世有深智。
坚壁梁宋间,远筹吴楚利。
穷年方绝输,邻援皆携贰。
使者哭其庭,救兵终不至。
重围虽可越,藩翰谅难弃。
饥喉待危巢,悬命中路坠。
甘从锋刃毙,莫夺坚贞志。
宿将降贼庭,儒生独全义。
空城唯白骨,同往无贱贵。
哀哉岂独今,千载当歔欷。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动乱、人民苦难的深切感受。诗中提到豺狼和老虎象征着外敌的侵扰,国家在和平时期却没有内政的防备。外敌的侵略使得阴山的士兵长驱直入,踏遍三河之地。张侯是忠贞烈士,他有深厚的智慧来拯救百姓,但在坚固的城墙之间,吴、楚的利益却难以谋划。年复一年,物资匮乏,邻国的援助无法信任。使者在庭院中哭泣,但救兵始终没有到来。虽然可以冲出重围,但外面的危机却依然无法摆脱。饥饿的喉咙在危巢中等待,生命在路途中随时可能陨落。愿意为敌刀而死,不愿意放弃坚贞的志向。降将投降敌人,唯有儒生坚持义理。空城中只剩白骨,生死无贵贱之分。哀伤啊,这样的哀叹岂止是当今,千年之后人们仍会为之感伤。
作者介绍:韦应物(737年-792年),唐代诗人,字子云,号涧亭,生于河南睢阳。他以五言古诗闻名,作品多描写自然风光及人事感怀,风格清新沉郁。
创作背景:写作此诗时,正值唐代中期,政局动荡,外敌入侵,民生困苦。诗人在这一背景下,抒发了对国家局势的忧虑和对忠义之士的敬仰。
《睢阳感怀》通过生动的比喻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国家衰败、人民苦难的悲惨现实。诗人以豺虎的侵扰为引子,揭示了和平时代缺乏内政防备的无奈。接着,通过张侯的忠烈和儒生的坚贞,表现出对善良与正义的渴望与追求。而“空城唯白骨”的沉痛映照了战乱给人们带来的深重苦难,生死无贵贱,令人感到无奈和悲伤。
整首诗情感真挚,字句之间流露出悲愤与失落。诗人以个人的感怀,折射出时代的苦痛,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冲突的深切思考。诗中不仅有对国家的忧虑,也有对忠义之士的感动,最终化为对历史的叹息,显示出诗人的无奈与无力。千年之后,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激发人们对历史的反思与对未来的期待。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对国家动乱与人民苦难的深切感受,赞美忠义之士,并对历史的无奈与哀叹,体现了强烈的家国情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的“豺虎”象征什么?
“空城唯白骨”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诗中提到的“张侯”代表了什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