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戏咏零陵李宗古居士家驯鹧鸪二首 其一》

时间: 2025-05-02 04:21:58

诗句

山雌之弟竹鸡兄,乍入雕笼便不惊。

此鸟为公行不得,报晴报雨总同声。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21:58

原文展示:

山雌之弟竹鸡兄,乍入雕笼便不惊。此鸟为公行不得,报晴报雨总同声。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一只竹鸡,它是山中的雌鸟的弟弟,刚一进入雕刻的笼子里就不再惊慌。这样的鸟是公鸟,虽然它不能自由地在外面活动,但无论是晴天还是雨天,它的鸣叫声都是一样的。

注释:

  • 山雌:指山中的雌鸟,可能指某种特定的鸟类。
  • 竹鸡:一种常见的野鸡,生活在竹林中。
  • 乍入雕笼:刚刚进入精美的鸟笼。
  • 不惊:不感到害怕。
  • 为公:指这只鸟是公鸟。
  • 行不得:不能自由活动。
  • 报晴报雨:无论天气好坏,都会鸣叫。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宋代著名诗人、书法家、文学家。他是“苏黄”诗派的重要代表,作品以清新俊逸、风格独特著称。黄庭坚在诗歌创作中,注重表达个性情感,常以自然景物为题材,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细腻观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黄庭坚晚年,正值宋代社会文化繁荣时期,诗人常借鸟类表达对自由与束缚的思考。竹鸡作为一个意象,象征了被圈养的生命,反映出诗人对自然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竹鸡的形象,展现了对自由与束缚的反思。诗人在开头提到“山雌之弟竹鸡兄”,以此引出竹鸡的身份,给人一种亲切感。接下来的“乍入雕笼便不惊”,则展现了竹鸡在被圈养后,失去了对外界的敏感与恐惧,似乎暗示了在舒适环境中生存的麻木感。

“此鸟为公行不得”一句,揭示了竹鸡作为公鸟的无奈,虽有鸣叫的权利,但却不能自由行动。这一对比反映了诗人对生命状态的深刻思考:人们往往在追求安逸的同时,也失去了某种自由。最后一句“报晴报雨总同声”,则进一步加深了对生命单调性的感慨。无论外界的变化,这只竹鸡的叫声始终如一,仿佛在诉说着一种无奈与无力。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深刻的意境,展现了黄庭坚对生命的思考和独特的艺术风格,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山雌之弟竹鸡兄:引出主题,竹鸡与山中雌鸟的关系。
  2. 乍入雕笼便不惊:描绘竹鸡进入鸟笼后的状态,反映其麻木与安逸。
  3. 此鸟为公行不得:揭示竹鸡的身份与处境,表达对自由的渴望与无奈。
  4. 报晴报雨总同声:表现鸟鸣的单一,暗示生命的单调与无力。

修辞手法:

  • 拟人:竹鸡被赋予了人的情感与状态,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
  • 对仗:如“报晴报雨”,体现了诗歌的工整与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竹鸡的形象,探讨了自由与束缚的关系,表达了对生命状态的思考,传达了对自然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竹鸡:象征被圈养的生命,反映对自由的渴望。
  2. 雕笼:代表人造的束缚环境,暗示生活的局限。
  3. 晴雨:自然界的变化,象征生命的多样性与单调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竹鸡在进入雕笼时的状态是: A. 非常惊慌 B. 感到舒适 C. 不再惊慌

  2. 该诗的主题主要探讨了: A. 自然的美丽 B. 自由与束缚 C. 友情的重要性

  3. “乍入雕笼便不惊”是指: A. 鸟对环境的适应 B. 鸟的叫声 C. 鸟的外形

答案:

  1. C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鸟鸣涧》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黄庭坚的《戏咏零陵李宗古居士家驯鹧鸪》与王维的《鸟鸣涧》均表现了对自然与自由的思考,但王维更强调自然的和谐美,而黄庭坚则注重生命状态的反思与个人情感的表达。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收录黄庭坚及其他宋代诗人的作品。
  • 《中国古典诗歌研究》:对古诗的分析与解读。

相关查询

读司马季主传赠何山人 再和 依韵李密学合流河口见怀 董安员外之信州铅山簿 登乾明院碧藓亭 张斯立遂州司理 送少卿张学士知洪州 杂诗绝句十七首 上巳日午桥石濑中得双鳜鱼 卫尉邵少卿挽词二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夹搀 禁宫花 抚孤恤寡 推己及物 包含偏的词语有哪些 狂吟老监 言字旁的字 少参 直眉怒目 包含庶的词语有哪些 先字旁的字 福如东海 熊罴之祥 曲法 歹字旁的字 己字旁的字 立刀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