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1:35: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1:35:22
滞梦停愁乱性灵,
安眠灭念闭幽扃。
体中忽觉有佳处,
读易一肩如酒醒。
诗人描绘了内心的纷乱与愁苦,仿佛在梦中停滞,心绪难以平静。想要安然入睡,消除心中的杂念,像是将一扇幽暗的门紧闭。突然感到体内有一处美好的感受,读《易经》时,心灵如同酒醒一般,豁然开朗。
《易经》是中国古代经典之一,强调变化与和谐的哲学思想。诗人在此诗中提及《易经》,借以表达对生活智慧的追求和对内心混乱的反思。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书法家。他是“苏黄”派的代表人物,以清新俊逸的风格著称,作品内容多涉及自然风光、人生哲理以及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这首诗作于黄庭坚晚年,正值其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与探索。他在诗中表达了对内心纷乱的反思与对平静的渴望,反映了他在经历了世事沧桑后的心境。
黄庭坚的这首诗以其精炼的语言和深邃的内涵,展现了他对心灵状态的细腻观察。首句“滞梦停愁乱性灵”,描绘了诗人内心的困顿,似乎在梦中无法自拔,情绪的纠结让人感到无从释放。接下来的“安眠灭念闭幽扃”,则表达了他想要通过安静的睡眠来消除内心的烦恼。这里的“幽扃”一词,生动地描绘出内心深处的隐秘与封闭。
“体中忽觉有佳处”,转折之句,诗人突然意识到内心的某种美好,这种感受让他在阅读《易经》的过程中,获得了心灵的觉醒与清明。最后一句“读易一肩如酒醒”,将读书与喝酒的体验相提并论,强调了智慧和领悟所带来的清醒状态。这首诗不仅在情感上引起共鸣,更在意象的运用上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
整首诗表达了黄庭坚对内心困扰的深刻反思,渴望通过智慧的学习与思考,达到心灵的宁静与清明。诗中蕴含着对生活的哲学思考,体现了他在诗歌创作和人生体验中的智慧与领悟。
诗中“滞梦停愁”主要表现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悲伤
C. 混乱
“读易一肩如酒醒”中“酒醒”用来比喻什么?
A. 内心的烦恼
B. 心灵的觉醒
C. 生活的无趣
诗人黄庭坚的字是什么?
A. 直鲁
B. 庭坚
C. 直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