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8:04: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8:04:56
原文展示:
宝陀十里路,此日想同游。 万古不收雨,四时长是秋。 树寒烟半拥,山湿雾长流。 独我思归苦,无因到上头。
白话文翻译:
宝陀的十里路,今天我多么希望能与你一同游览。 这里自古以来雨水不断,四季都像是秋天。 树木在寒冷中被烟雾半包围,山峦被湿润的雾气长久地环绕。 只有我苦苦思念着归途,却无法到达那高处。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利登,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感受到深厚的文学修养和对自然景物的敏锐观察。这首诗可能是诗人在游历或想象中的宝陀时所作,表达了对理想之地向往却难以实现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诗人在游历或想象中的宝陀时所作,表达了对理想之地向往却难以实现的感慨。诗人通过描绘宝陀的景色,抒发了对归途的思念和对无法到达理想之地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宝陀为背景,通过描绘雨水充沛、四季如秋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凄凉而美丽的氛围。诗中的“树寒烟半拥,山湿雾长流”等句,运用了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深刻感受。最后两句“独我思归苦,无因到上头”,则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归途的深切思念和对无法实现愿望的无奈。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理想之地的向往和对现实困境的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诗人对理想之地的向往和对现实困境的感慨。通过描绘宝陀的景色,抒发了对归途的思念和对无法到达理想之地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的“宝陀”是指什么? A. 一个地名 B. 一个神话中的地方 C. 诗人的家乡 D. 诗人的理想之地
诗中的“万古不收雨”形容了什么? A. 宝陀的干旱 B. 宝陀的雨水充沛 C. 宝陀的四季变化 D. 宝陀的气候凉爽
诗中的“独我思归苦”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宝陀的喜爱 B. 对归途的思念 C. 对未来的期待 D. 对现实的满足
答案: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