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2:31: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31:49
石磴盘云上,双峰夹水开。
危岩亏日月,飞瀑响风雷。
洞古难寻路,碑残半没苔。
香山知不远,几杵午钟来。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高耸入云的山谷景象。石阶蜿蜒向上,双峰之间有水流穿过。险峻的岩石遮挡了日月的光辉,飞流直下的瀑布声如同风雷轰鸣。古老的洞穴中难以找到道路,残存的碑石一半被青苔覆盖。香山就在不远处,时而传来几声响亮的钟声。
作者介绍:李匡济(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常表现自然之美与哲理思考,其诗作常融入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的深刻结合。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变革时期,诗人通过描写自然景观,表达对自然的崇敬与对人生命运的思考。
《伊阙》是一首充满了自然美与哲理思考的山水诗,诗中的意象生动,层次丰富,展现出诗人对大自然的深刻感悟。首句“石磴盘云上”,描绘了一条蜿蜒的石阶,给人一种向上攀登的壮志与勇气。紧接着的“双峰夹水开”,则是对自然环境的细腻刻画,山峰与水流的交融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和谐。接下来的“危岩亏日月,飞瀑响风雷”,通过对险峻岩石的描写,表现了自然的雄伟与神秘,飞流直下的瀑布声如同雷鸣般震撼,给人以强烈的视觉与听觉冲击。
“洞古难寻路,碑残半没苔”则带有一丝萧瑟之感,古老的洞穴与残破的碑石暗示着岁月的无情,历史的沧桑,仿佛在感叹人事的变迁与自然的永恒。最后一句“香山知不远,几杵午钟来”则将视线拉回到现实,香山的钟声传来,似乎在提醒人们在自然的伟大中,仍需关注身边的生活。这种对自然与生活的双重关注,使整首诗在壮丽与宁静之间取得了极好的平衡。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刻画,传达出对大自然的敬仰与对人世沧桑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对生命与历史的深刻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香山”指的是哪个地方?
“飞瀑响风雷”这句诗的意象主要表达了什么?
诗中提到的“碑残半没苔”主要表现了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