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0:49: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0:49:06
八声甘州·问西陵
作者: 李曾伯 〔宋代〕
问西陵治比汉河南,若为遽东归。
正峡江衮衮,中流我共,一楫杭之。
倏听攀辕告语,公去裤襦谁。
赖有甘棠在,人口如碑。
百尺楼头徒倚,记绸缪桑土,几对灯棋。
指鹭洲何处,心事想鸥知。
向江湖毋忘魏阙,正吾皇当馈急贤时。
经纶事,更须玩易,勿但言诗。
在西陵之地治理事务的能力,比起汉朝的河南要强得多,若我急于要东归,岂不是太过匆忙?
峡江如织,波涛汹涌,流中我与友人一同划船。
突然听到驾车的声音,问谁要离去,穿着裤衫的那人是谁?
幸好有甘棠树在此,人口稠密如同碑文。
在高楼之上独自倚靠,回忆起昔日的桑土,几对灯下下棋。
指着鹭洲的方向,心中的忧虑是否能被鸥鸟知晓?
在江湖之中切勿忘记魏阙,正是我们皇上急需贤才之时。
处理大事,更要注重灵活运用,而不仅仅是吟诗作对。
作者介绍
李曾伯,宋代词人,生活在政治动荡的时期,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国家前途的忧虑与思考。
创作背景
《八声甘州·问西陵》创作于一个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反映了作者对国家治理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表达了对贤才的渴望和对现实的无奈。
《八声甘州·问西陵》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思考的词作,展现了诗人对国家政治和个人处境的深刻关切。词中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意象,如“峡江”“甘棠”“鹭洲”,不仅描绘了自然的美景,更蕴含了对理想政治的追求。开篇以问句引入,表现了对西陵治理的思考,亦透露出对自我归属的迷惘。
在意象的运用中,“百尺楼头徒倚”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而“几对灯棋”则象征了生活的琐碎与平淡。在对话中,诗人似乎在与自己进行心灵的对话,试图寻找解决之道。最后一段提到“勿但言诗”,更是点明了诗人与现实的矛盾,强调了行动的重要性。
整首词情感深沉,语言优美,既有对历史的反思,也有对未来的展望,体现了诗人对社会责任感的执着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词通过对治理、离别、故乡、理想的思考,传达了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体现了诗人对社会责任感与理想的执着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李曾伯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D. 清代
诗中提到的“甘棠”象征什么?
A. 财富
B. 美德
C. 权力
D. 恋爱
“勿但言诗”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看法?
A. 只要写诗就行
B. 需注重实际行动
C. 诗歌无意义
D. 诗歌是唯一的追求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