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3:24: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3:24:41
留别郑三、韦九兼洛下诸公
作者:高适
忆昨相逢论久要,
顾君哂我轻常调。
羁旅虽同白社游,
诗书已作青云料。
蹇质蹉跎竟不成,
年过四十尚躬耕。
长歌达者杯中物,
大笑前人身后名。
幸逢明盛多招隐,
高山大泽征求尽。
此时亦得辞渔樵,
青袍裹身荷圣朝。
犁牛钓竿不复见,
县人邑吏来相邀。
远路鸣蝉秋兴发,
华堂美酒离忧销。
不知何日更携手,
应念兹晨去折腰。
回想昨晚相聚时谈论往事,
你却笑我轻视常规的调子。
虽然我们在外同游白社,
但诗书已成了我青云之志的准备。
身世蹉跎终究未成大器,
年过四十依然在田间耕作。
长歌一曲是达者手中之物,
大笑曾经的名声在身后飘散。
幸好在盛世中有很多隐士的招请,
高山大泽的征求已然尽情。
此时我也可以辞别渔樵,
身披青袍,承载圣朝的使命。
犁牛与钓竿再也不见,
县里的乡人和官吏来邀我。
远路上知了鸣叫,秋兴涌上心头,
华堂美酒能消解忧愁。
不知道何时我们能再携手,
应该记得今晨我去折腰。
作者介绍:高适(704年-765年),字达夫,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与王之涣、岑参并称。高适的诗风豪放、奔放,擅长表达边塞生活和游子情怀。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高适的游览之际,他与友人郑三、韦九别离,表达了对友情的珍惜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他在事业上的无奈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充满了浓厚的离别情感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开篇通过回忆昔日相聚,展现了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随后的描写则流露出一种对人生的感慨,尤其是对年过四十仍在耕作的无奈与沧桑。诗中“长歌达者”一语,既是对诗歌价值的认可,也暗示了高适对自身理想的追求。
高适的诗歌在用词上既有古典的韵味,又流露出一丝浓重的人情味。他用“犁牛钓竿”来象征隐逸生活的安逸与恬淡,而“华堂美酒”则体现了在世俗生活中消解忧愁的方式。整首诗在离别的背景下,交织着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深刻而感人。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离别、理想与现实的碰撞,表达了对友情的珍惜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体现了高适的人生哲学和情感态度。
诗词测试:
诗中“青云”象征什么?
高适在诗中表达了对什么生活的向往?
诗中提到的“犁牛”和“钓竿”分别象征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