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散发》

时间: 2025-08-01 10:35:43

诗句

百年如寄亦何为,散发清狂未足非。

南涧题诗风满面,东桥行药露霑衣。

松花照夏山无暑,桂树留人吾岂归。

藜杖不当轩盖用,稳扶居士莫相违。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01 10:35:43

原文展示:

散发
作者: 陈与义 〔宋代〕

百年如寄亦何为,
散发清狂未足非。
南涧题诗风满面,
东桥行药露霑衣。
松花照夏山无暑,
桂树留人吾岂归。
藜杖不当轩盖用,
稳扶居士莫相违。


白话文翻译:

整首诗的意思可以理解为:人生如同寄居,转瞬即逝,又何必为此而苦恼呢?我披散着头发,清狂不羁,似乎并不算什么。南涧之边,我在风中写诗,满脸风尘;在东桥上,我采药,露水湿透了衣衫。松花照映着夏日的山,没有一丝炎热;桂树下留住了人,我又何必归去?我手持藜杖,这样的拄杖并不适合华丽的车盖,稳稳扶住居士,愿你们互不相违。


注释:

  • 百年如寄:形容人生短暂,如同寄宿一段时间。
  • 散发:指披散的头发,形象地表达一种洒脱不羁的态度。
  • 南涧:指南方的溪涧,诗人常在此写诗。
  • 东桥:指东边的桥,象征着行走的地点。
  • 松花:指松树的花,象征夏季的宁静。
  • 藜杖:藜杖是由藜草制成的拐杖,象征高洁与长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与义,字仲明,号白石,南宋时期的诗人,生活在动荡的时期,常以咏怀、抒情的诗作著称。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表现出一种洒脱的个性。

创作背景:

《散发》这首诗写于南宋时期,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表达了对人生短暂的思考与对自由洒脱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散发》展现了陈与义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开篇“百年如寄亦何为”,诗人以人生的无常为切入点,抒发一种淡然的态度。在随后的描写中,诗人用“散发清狂”来表达自己不拘一格的性情,似乎在告诉世人,人生的意义并不在于繁华与名利,而在于享受当下的自由和洒脱。

诗中“南涧题诗风满面,东桥行药露霑衣”两句,描绘了诗人在南涧写诗和在东桥采药的场景,展现了他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生活方式。这里的自然意象既是静谧的背景,又映衬了诗人的心境,仿佛在提醒我们,生活的美好在于细小的瞬间和自然的陪伴。

接下来的“松花照夏山无暑,桂树留人吾岂归”则进一步深化了诗意。松花的清香和桂树的幽静,构成了一个理想的世外桃源,诗人似乎不愿意归返于世俗的喧嚣,想要在这宁静之中永驻。

最后两句“藜杖不当轩盖用,稳扶居士莫相违”,表明了诗人对生活态度的坚定,虽然身处简陋的环境,但心中却有着不屈的精神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整首诗词通过清新的意象和洒脱的情感,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哲理的深思,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值得细细品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百年如寄亦何为:人生短暂如同寄居,何必执着于世俗。
  2. 散发清狂未足非:披散头发,表示一种清新洒脱的态度,并不算错。
  3. 南涧题诗风满面:在南涧写诗,风吹满脸,表现出一种自然的恬淡。
  4. 东桥行药露霑衣:在东桥采药,露水打湿衣衫,生活充满真实感。
  5. 松花照夏山无暑:松花在阳光下映照,夏天却没有炎热。
  6. 桂树留人吾岂归:桂树下留住我,我又为何要回去?
  7. 藜杖不当轩盖用:手中藜杖不适合华丽的车盖,象征一种低调的生活。
  8. 稳扶居士莫相违:希望能够稳稳地扶住理想的生活状态,互不干扰。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人生比喻为寄居,强调短暂。
  • 拟人:松花和桂树仿佛有了情感,留住人。
  • 对仗:句子之间的对称,使诗歌韵律感更强。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人在自然中找到了内心的宁静,强调人应当珍惜当下,享受生活的每一个瞬间,而不应被世俗束缚。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散发:象征自由与不羁。
  2. 南涧:自然的静谧与诗意。
  3. 东桥:人生的旅途与探索。
  4. 松花:清新与宁静的象征。
  5. 桂树:理想与归属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百年如寄”主要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生活的珍贵
    • B. 人生的短暂
    • C. 对未来的憧憬
  2. “南涧题诗风满面”中的“风”有什么象征意义?

    • A. 生活的艰辛
    • B. 自然的清新
    • C. 时间的流逝
  3. 诗中“藜杖不当轩盖用”意味着什么?

    • A. 对世俗生活的不屑
    • B. 渴望奢华生活
    • C. 对理想的追求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望岳》
  • 李白《月下独酌》
  • 王维《鹿柴》

诗词对比:

  • 李白 vs. 陈与义:李白的诗常表现豪放与奔放,而陈与义则更偏向清新与淡泊。两者在意象的运用和情感的表达上各具特色,体现了不同的生活态度。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樊川寒食 蒋处士宅喜闲公至 经刘校书墓 夏日因怀阳羡旧游寄裴书记 题禅院 感遇 怀乡 山居十三首 山居十三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夕字旁的字 包含一的成语 不法古不修今 賟贶 一狠百狠 小脚 车字旁的字 包含希的成语 要募 草字头的字 市门税 雨字头的字 拖人下水 折文旁的字 柔情绰态 认敌为友 无间狱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