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2:54: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2:54:13
焉耆山头暮烟紫,
牛羊声断行人止。
平沙风急卷寒蓬,
天似穹庐月如水。
大胡太息小胡悲,
投鞍欲眠且复起。
汉家诏用李轻车,
万丈战云来压垒。
在焉耆山头,傍晚的烟雾笼罩着紫色的天际,牛羊的声音渐渐消失,行人也停下了脚步。平坦的沙滩上,风急促地卷起寒冷的蓬草,天空像个巨大的穹顶,月光如水般清澈。大胡人感叹,小胡人悲伤,骑士投下鞍具想要休息,但又不得不重新起身。汉朝的诏令要用李轻车,万丈高的战云压迫着城垒。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词人、文学家。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词,风格雄浑豪放,常以爱国情怀和对历史的深刻思考著称。
创作背景: 《焉耆行》创作于南宋时期,背景是国家多次与北方民族发生战争,边疆局势紧张。陆游在诗中表达了对边塞生活的感慨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同时也反映了他对战争的厌倦。
《焉耆行》是一首描绘边塞生活的诗,诗中通过对晚霞、牛羊和风沙的细致描写,展现了焉耆的自然风光和人迹罕至的荒凉感。开篇的“焉耆山头暮烟紫”以生动的色彩描绘了暮色中的山景,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随着诗句的展开,牛羊声的消失让人感受到人们的孤独与寂寞。诗的后半部分则转向对战争的思考,既有对战斗的压迫感的描绘,也有对士兵心态的细腻刻画,表现出一种对战争无奈的情绪。
全诗结构紧凑,意象丰富,运用对比手法,表现出游子在边疆的心情变化。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战事的忧虑交织在一起,形成强烈的情感共鸣。诗中“天似穹庐月如水”的意象不仅描写了自然之美,也暗含了诗人对家国的深切关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边疆生活的感慨、对战争的无奈,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这种情感反映了陆游作为一位士人的爱国情怀和对历史的深刻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焉耆山头暮烟紫”中的“紫”指的是:
A. 颜色
B. 形状
C. 香味
诗中提到的“大胡”与“小胡”分别指代的是:
A. 汉朝与唐朝
B. 匈奴与其他民族
C. 南宋与北宋
诗中“天似穹庐月如水”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拟人
B. 比喻
C. 夸张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