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5:08: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5:08:25
《赴抚州对酬崔法曹夜雨滴空阶五首》
作者:戴叔伦
雨落湿孤客,心惊比栖鸟。
空阶夜滴繁,相乱应到晓。
高会枣树宅,清言莲社僧。
两乡同夜雨,旅馆又无灯。
谤议不自辨,亲朋那得知。
雨中驱马去,非是独伤离。
离室雨初晦,客程云陡暗。
方为对吏人,敢望邮童探。
纵酒常掷盏,狂歌时入室。
离群怨雨声,幽抑方成疾。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在夜雨中孤独旅行的客人的情景。他感受到雨水的湿冷,心情如同栖息的小鸟一般惊惧。夜深人静,雨水滴落在空荡荡的台阶上,打乱了他的思绪,似乎要等到天亮才能平静下来。他想起高朋满座的枣树宅,和清谈的莲社僧。两个故乡同在夜雨中,无奈旅馆里又没有灯光。外界的流言蜚语无法自辩,亲朋好友又怎能知晓他的处境。即使在雨中驱马离去,也并非只是伤感离别。离开的屋子,雨水渐渐变得模糊,旅行的路途也因云层的加重而变得暗淡。只为与官员对酬,敢于寄望于邮差的探访。即便纵情饮酒,狂歌入室,心中仍然怨恨雨声,内心的幽怨也因此而愈加沉重。
戴叔伦(公元740-804年),唐代诗人,字令仪,号少山,晚号天宁子。生于河南,其诗风清新典雅,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
此诗创作于戴叔伦赴抚州任职期间,因夜雨而生出孤独之感,体现出诗人在异乡的惆怅与思念。
戴叔伦的《赴抚州对酬崔法曹夜雨滴空阶五首》以夜雨为背景,深刻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一个孤客在雨夜的复杂心情。开篇以“雨落湿孤客”引入,简洁而有力地描绘了氛围,紧接着用“心惊比栖鸟”形象化了其内心的惶恐。诗中多处提到“空阶”“无灯”等意象,进一步体现了孤寂的环境与人心的孤独。
诗人在描写自然景象的同时,也巧妙地融入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朋友的期望,流露出对亲情的渴望与对流言蜚语的无奈。尤其是在“雨中驱马去,非是独伤离”一句,表达了离别的复杂感受,不仅是对人情的思考,也反映了他对人生际遇的感慨。整首诗在情感上不断升华,最终在“离群怨雨声,幽抑方成疾”中达到高潮,表现了孤独感的深重。
(此处省略逐句解析的详细内容)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表达在异乡夜雨中的孤独与思念,以及对故乡和亲友的渴望。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情感,展现出旅者在无助中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诗中“孤客”指的是谁?
诗人心中的“雨声”象征了什么?
诗中提到“离群怨雨声”,表达了怎样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