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1:00: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1:00:10
送柳道时余北还(一作送观察李判官巡郴州)
作者: 戴叔伦 〔唐代〕
征役各异路,烟波同旅愁。
轻桡上桂水,大艑下扬州。
何处成后会,今朝分旧游。
离心比杨柳,萧飒不胜秋。
这首诗表达了朋友们因征召而各奔东西的情景,虽然各自的旅途不同,但共同的忧愁却如烟波般弥漫。诗中描写了轻舟在桂水上行驶,大船则在扬州下航行,展现了水路的广阔和不同的方向。诗人感叹,不知何时才能再相见,而今天又要分别旧日游玩之地。离愁别恨如同杨柳般摇曳,令人感到秋天的萧索和凄凉。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戴叔伦,字景仁,唐代诗人,生于公元大约800年,卒年不详。戴叔伦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而闻名,尤其擅长描写旅途中的情感与自然景观。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征召频繁的时期,诗人友情与离别的情感在诗中得以体现。
这首诗通过描绘离别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忧伤与思念。开头两句“征役各异路,烟波同旅愁”直接切入主题,强调了朋友们因各自的使命而分开,但心中的忧愁却如烟波一般无处不在,给人一种孤独感。接下来的“轻桡上桂水,大艑下扬州”则通过具体的地理描绘,传达出离别的空间距离感,桂水的宁静与扬州的繁华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衬托出离愁的深重。
“何处成后会,今朝分旧游”两句,表达了对未来重聚的渴望与无奈。最后一句“离心比杨柳,萧飒不胜秋”则将离愁与秋天的萧瑟相结合,利用杨柳的意象,形象生动地描绘出离别的哀伤与凄凉。
整首诗意境优美,情感真挚,展现了唐代诗人对友情与离别的深刻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离别的情景,表达了对友谊的珍惜和对未来重聚的渴望。诗人的情感真挚而细腻,展示了人际关系中的脆弱与美好。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轻桡”指的是什么?
A. 大船
B. 小舟
C. 渔船
D. 货船
诗人对未来重聚的情感是怎样的?
A. 希望满满
B. 无所谓
C. 无奈与惆怅
D. 高兴
“离心比杨柳”中的“杨柳”象征什么?
A. 生命的坚韧
B. 离别的愁苦
C. 春天的希望
D. 秋天的萧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以将《送柳道时余北还》与王之涣的《送别》进行比较,两者都表达了离别的情感,但《送别》更侧重于对友情的深切怀念,而《送柳道时余北还》则更多地展现了离别后的孤独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