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又次叶致远韵二首》

时间: 2025-05-04 14:46:53

诗句

庵成有兴亦寻春,风暖荒莱步始匀。

若遇好花须一笑,岂妨迦叶杜多身。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4:46:53

原文展示:

庵成有兴亦寻春,
风暖荒莱步始匀。
若遇好花须一笑,
岂妨迦叶杜多身。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小庵落成后,我偶尔来此寻春,春风温暖,我在荒野的草地上漫步,步伐也渐渐舒缓。如果遇到美丽的花朵,我自然会微笑,而遇到多余的杜鹃花又有什么关系呢?

注释:

  • :指庙宇或隐居的地方,通常为僧人或隐士居住之所。
  • :兴致,情趣。
  • 寻春:春天的时候出来游玩,赏春。
  • 荒莱:指荒凉的草地。
  • 岂妨:难道会妨碍,表示一种轻松的态度。
  • 迦叶:指迦叶佛,是佛教中重要的佛;这里可能寓意多的意思。
  • 杜多身:可能指的是杜鹃花,意指数量繁多。

典故解析:

“迦叶”在佛教中代表觉悟与智慧,杜鹃花在古诗词中常常象征着忧伤与别离。诗人在诗中提到这两者,可能是在表达对生活的豁达态度,以及对春天美好事物的欣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主张变法。他的诗词风格多样,常常表现出深厚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

创作背景:据传,这首诗写于王安石隐居时期,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正值春天,诗人感受到自然的生机与美好,同时也思考了人生的哲理。

诗歌鉴赏:

这首诗展现了王安石对春天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的豁达态度。开篇提到“庵成有兴”,暗示诗人已经在隐居的庵中安居,内心的宁静与兴致勃勃相得益彰。接着描绘了春风拂面,漫步于荒草之地的惬意场景,给人一种悠闲自在的感觉。

诗的最后两句则用“若遇好花须一笑”来表达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欣赏,而“岂妨迦叶杜多身”则显示了他对繁多事物的包容态度,强调在欣赏美好之余,不必过于计较身边的琐事。这种心态恰恰是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表现出一种达观和洒脱的精神。整体而言,此诗不仅描绘了春天的美丽,更传达了诗人对生命和自然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庵成有兴亦寻春”:庵宇已成,心中有兴致,便出来享受春光。
    2. “风暖荒莱步始匀”:温暖的春风吹拂,走在荒草地上,步伐逐渐变得平稳。
    3. “若遇好花须一笑”:若遇到美丽的花朵,当然要露出微笑。
    4. “岂妨迦叶杜多身”:即使遇到多余的杜鹃花,也并不妨碍心情的愉悦。
  • 修辞手法

    • 对仗:前后两句的对仗工整,使得诗句更具韵律感。
    • 比喻:将心情与春花联系在一起,表达了诗人与自然的和谐。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豁达态度,强调了享受当下的美好,无需过于计较。

意象分析:

  • :象征隐逸与宁静,代表诗人对世俗的超然态度。
  • :象征生机与希望,反映出诗人对生命的积极看法。
  • :象征美丽与快乐,体现出诗人对生活美好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王安石的“又次叶致远韵二首”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对春天的赞美
    B. 对人生的困惑
    C. 对历史的反思
    答案:A

  2. “风暖荒莱步始匀”中的“荒莱”指的是? A. 荒山
    B. 荒草地
    C. 荒野
    答案:B

  3. 诗中提到的“迦叶”象征着什么? A. 忧伤
    B. 悲痛
    C. 觉悟与智慧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王安石的《又次叶致远韵二首》与李白的《月下独酌》均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但王安石更强调内心的豁达与宁静,而李白则更多地表达了孤独与对人生的思考。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反映出不同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王安石诗集》
  • 《宋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远游 幽居记今昔事十首以诗书从宿好林园无俗情为韵 其二 杂咏 冬夜闻雁有感 纵游深山随所遇记之四首 其二 晓雨初霁 次韵子长题吴太尉云山亭 两日寒雨作雪不成夜忽大雨遂晴 病中自遣 幽事绝句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丶字旁的字 权结尾的成语 宝谕 尘鱼甑釜 心浮气盛 提土旁的字 告竭 飞行器 鸟字旁的字 火眼金睛 两败俱伤 文质彬彬 包含琪的词语有哪些 龙逢 攴字旁的字 黍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