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送德明道人还东林》

时间: 2025-05-07 06:34:05

诗句

每忆曾游处,东林惠远房。

老来情更重,师去兴何长。

涧曲泉声咽,松深露气香。

题诗寄楚老,惆怅不成章。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34:05

原文展示: 送德明道人还东林 徐铉 〔唐代〕 每忆曾游处,东林惠远房。 老来情更重,师去兴何长。 涧曲泉声咽,松深露气香。 题诗寄楚老,惆怅不成章。

白话文翻译: 常常回忆起曾经游历的地方,东林寺中惠远禅师的房间。 年纪越大,情感越深,师父离去后的兴致如何长久。 山涧弯曲处泉水声响如同哽咽,松树深处露水气息芬芳。 题写诗句寄给楚地的老友,心中惆怅以至于无法完成篇章。

注释:

  • 东林:指东林寺,位于今江西省九江市庐山,是佛教圣地。
  • 惠远:东晋时期著名高僧慧远,东林寺的创建者。
  • 楚老:指楚地的朋友,可能是诗人的老友或同道中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铉(916-991),字鼎臣,五代宋初文学家、书法家。他是南唐的官员,后随李煜降宋,官至翰林学士。徐铉的诗文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尤工于五言诗。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徐铉送别德明道人返回东林寺时所作。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往昔游历东林寺的怀念,以及对师父离去的感慨和惆怅之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东林寺的回忆和对师父离去的感慨,表达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对往昔岁月的怀念。诗中“涧曲泉声咽,松深露气香”一句,以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哀愁和宁静。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徐铉诗歌的典型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每忆曾游处,东林惠远房。”:诗人常常回忆起曾经游历的地方,即东林寺中惠远禅师的房间。
  2. “老来情更重,师去兴何长。”:随着年纪的增长,情感变得更加深重,师父离去后的兴致如何长久。
  3. “涧曲泉声咽,松深露气香。”:山涧弯曲处泉水声响如同哽咽,松树深处露水气息芬芳。
  4. “题诗寄楚老,惆怅不成章。”:题写诗句寄给楚地的朋友,心中惆怅以至于无法完成篇章。

修辞手法:

  • 拟人:“涧曲泉声咽”中的“咽”字,赋予泉水以人的情感,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哀愁。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老来情更重,师去兴何长”,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怀念与感慨。诗人通过对东林寺的回忆和对师父离去的感慨,表达了对往昔岁月的深切怀念和对人生变迁的感慨。

意象分析:

  • 东林寺:佛教圣地,象征着宁静与超脱。
  • 惠远房:惠远禅师的房间,代表着智慧与修行。
  • 涧曲泉声:自然的声音,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
  • 松深露气:自然的香气,代表着生命的清新与永恒。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东林”是指哪个地方? A. 东林寺 B. 东林山 C. 东林村 D. 东林湖 答案:A

  2. 诗中的“惠远”是指谁? A. 徐铉的朋友 B. 东晋时期的高僧慧远 C. 徐铉的师父 D. 徐铉的同乡 答案:B

  3. 诗中“涧曲泉声咽”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同样以自然景物为背景,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 杜甫的《春望》: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往昔的怀念。

诗词对比:

  • 徐铉的《送德明道人还东林》与王维的《鹿柴》:两者都以自然景物为背景,但徐铉的诗更多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和对师父的感慨,而王维的诗则更多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徐铉的全部诗作,是研究徐铉诗歌的重要资料。
  • 《徐铉诗集校注》:对徐铉的诗作进行了详细的校注和解读,有助于深入理解其诗歌。

相关查询

隔帘听 听旧家歌伎隔墙度曲 隔帘听 杨龙友、王烟客、恽香山、张尔唯为杨无补画卷,次柳屯田韵 晴偏好 晴偏好 晴偏好 二月二日游瘦西湖 晴偏好 自题履错集赠潘乐乐 晴偏好 其四 犹忆 晴偏好 其三 许愿 晴偏好 其二 骂东风 晴偏好 其一 若蚕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惫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懦弛 第六感觉 龝字旁的字 月书赤绳 千语万言 攴字旁的字 沾扯 脚士 見字旁的字 德浅行薄 瓜字旁的字 日甚一日 兵多者败 在所难免 金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