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39: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39:17
原文展示:
送容州程员外端州吴员外 徐铉 〔唐代〕
士生秉道义,公论重才名。 美哉双白壁,高价等连城。 昔在南国时,折桂尝抗衡。 今为北朝客,通籍齐振缨。 连镳适炎徼,并命曲州兵。 地远乃寄重,无为惮遐征。 俗杂则财难,法在通其情。 投香与还珠,前哲有遗声。 君看奏谏者,接武趋承明。 掺袂赠斯言,斯言勿见轻。
白话文翻译:
士人一生秉持道义,公众的评价看重才华和名声。 多么美好的两位白璧,价值连城。 过去在南方时,曾与他人竞争折桂。 现在成为北朝的客人,通达官籍,共同振作。 一同前往炎热的边疆,共同指挥曲州的士兵。 地方遥远却寄托着重任,不要害怕远行。 风俗复杂则财富难以积累,法律在于通达人情。 像投香与还珠这样的行为,前贤已有遗留的声音。 你看那些上奏谏言的人,接续前人的步伐走向光明。 挥手告别时赠予这些话,这些话不要轻视。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铉(916年—991年),字鼎臣,广陵(今江苏扬州)人。五代至北宋初年文学家、书法家。早年仕于南唐,后随李煜归宋,官至散骑常侍,世称“徐骑省”。徐铉的诗文以清新自然、婉约含蓄著称,其作品多反映士人的生活情感和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徐铉为送别两位即将赴任边疆的官员而作。诗中表达了对两位官员的赞美和鼓励,同时也反映了当时士人对道义和才华的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两位官员的赞美和鼓励,展现了士人秉持道义、重视才华和名声的品质。诗中运用了比喻和典故,如“双白壁”、“折桂”、“投香与还珠”等,增强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同时,诗中也体现了对远行和重任的鼓励,以及对法律和人情关系的思考。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士人品质的崇高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赞美和鼓励两位即将赴任边疆的官员,表达了对他们才华和道义的认可,同时也鼓励他们勇敢面对远行和重任,体现了对士人品质的崇高追求。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的“双白壁”比喻什么? A. 两位杰出的人物 B. 两座美丽的城市 C. 两件珍贵的宝物 答案:A
诗中的“折桂”比喻什么? A. 在科举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B. 在战争中取得胜利 C. 在比赛中获得冠军 答案:A
诗中的“投香与还珠”比喻什么? A. 高尚的行为 B. 财富的积累 C. 法律的制定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