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0:33: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0:33:04
原文展示:
偶吟 徐夤 〔唐代〕 千卷长书万首诗,朝蒸藜藿暮烹葵。 清时名立难皆我,晚岁途穷亦问谁。 碧岸钓归惟独笑,青山耕遍亦何为。 寻常抖擞怀中策,可便降他两鬓丝。
白话文翻译:
我读了无数的书籍和诗篇,早晨蒸藜藿,晚上煮葵菜。 在清平时代立名虽难,但到了晚年路途艰难时,又有谁能问津呢? 在碧绿的岸边钓鱼归来,只有独自微笑;在青山间耕作,又有什么意义呢? 平常振奋精神,怀揣着策略,是否能减少那两鬓的白发呢?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夤,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多变,既有豪放的边塞诗,也有细腻的田园诗。此诗可能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晚年的思考和对世事的感慨。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诗人晚年,面对人生的种种困境和无奈时所作,表达了对名利淡泊和对人生意义的深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晚年的深刻思考。诗中“千卷长书万首诗”显示了诗人的学识渊博,而“朝蒸藜藿暮烹葵”则描绘了简朴的生活。后两句“清时名立难皆我,晚岁途穷亦问谁”表达了诗人对名利的淡泊和对晚年困境的无奈。最后两句“寻常抖擞怀中策,可便降他两鬓丝”则体现了诗人对未来的希望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感悟,对名利的淡泊,对晚年困境的无奈,以及对未来的希望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比较与延伸: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