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送宋郎中知商州》

时间: 2025-04-26 03:20:32

诗句

商於六百里,太守二千石。

地广任亦重,车建旗仍赤。

尝闻四老人,采芝留旧迹。

古庙藏空山,曾无汉羽翼。

其事有图画,家传多典籍。

愿君为政闲,案览知畴昔。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20:32

诗词名称: 送宋郎中知商州

作者: 梅尧臣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商於六百里,太守二千石。
地广任亦重,车建旗仍赤。
尝闻四老人,采芝留旧迹。
古庙藏空山,曾无汉羽翼。
其事有图画,家传多典籍。
愿君为政闲,案览知畴昔。

白话文翻译:

商州有六百里,太守的俸禄是二千石。
土地广阔,权力也很重要,车子上建有红色的旗帜。
我曾听说四位老人,在这里采芝留下了旧日的足迹。
古庙里藏在空山深处,曾经没有汉朝的羽翼。
这些事情有图画记载,家中传承了许多典籍。
愿你在政务上能悠闲自得,翻阅这些书籍了解往昔的事迹。

注释:

  • 商於: 商州,地名。
  • 二千石: 古代官员的俸禄单位,表示太守的高官厚禄。
  • 任亦重: 权力和责任都很重大。
  • 车建旗仍赤: 车上立有红色的旗帜,象征威严。
  • 采芝: 传说中的采药人,象征着古代的隐士文化。
  • 无汉羽翼: 指古庙在汉朝时没有受到重视。
  • 图画、典籍: 记录历史的文献和图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圣俞,号白石,宋代诗人,曾任职于地方官吏,诗风清新,重视自然与人文的结合。他的诗歌多描绘自然景观,体现出对社会政治的关注。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是在梅尧臣送别宋郎中赴商州任职之际,表达了对朋友的祝愿和对商州的美好期望。诗中不仅对商州的景致进行了描绘,还提到古老的历史与文化,显示出对历史的尊重和对未来的期待。

诗歌鉴赏:

梅尧臣的《送宋郎中知商州》是一首抒发朋友之情的送别诗,通过描绘商州的地理与人文,展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期许与鼓励。诗的开头以“商於六百里”引入,直接呈现出商州的广阔与丰饶,接着提到太守的高俸禄,潜在地暗示着政治的重要性。接下来的“尝闻四老人,采芝留旧迹”不仅让人感受到商州的历史厚重,还引起了对古代隐士精神的思考,这种对历史的回顾与对现实的反思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情感基调。

整首诗在结构上严谨,意象丰富,通过描绘古庙和典籍等文化符号,营造出一种历史的深邃感。最后的祝愿“愿君为政闲,案览知畴昔”更是将诗人对友人的美好祝愿与对历史的敬仰紧密结合,表现出一种人文关怀。梅尧臣通过这首诗,既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也彰显了对商州文化的珍视,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商於六百里:引入商州的地理位置,暗示其广阔。
  2. 太守二千石:说明太守的高位与俸禄,突出权力的重要性。
  3. 地广任亦重:强调土地的丰饶与责任的重大。
  4. 车建旗仍赤:描绘官员出行的威严,象征权力的象征。
  5. 尝闻四老人:引入历史人物,展示地方的文化遗产。
  6. 采芝留旧迹:传达对古代隐士精神的向往与尊重。
  7. 古庙藏空山:表现古庙的神秘与历史的悠久。
  8. 曾无汉羽翼:暗示历史上商州的孤立,渴望被重视。
  9. 其事有图画:表明历史的记载与传承。
  10. 家传多典籍:强调家族文化的积淀与重视。
  11. 愿君为政闲:对友人的美好祝愿,期望其政务轻松。
  12. 案览知畴昔:希望友人能了解历史,明白过去的价值。

修辞手法:

  • 对仗: 诗中用对仗的手法增强了韵律感,如“地广任亦重,车建旗仍赤”。
  • 比喻: 用“采芝”比喻隐士,象征着对自然与古文化的追求。
  • 意象: 古庙、历史典籍等意象丰富,传达出深厚的文化底蕴。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对历史的尊重和对未来的期望,展现了人文关怀与政治理想的结合。诗人在送别友人之际,借助商州的历史与文化,传达了对友人的祝福与对美好治理的期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商州: 象征着广阔的土地与历史的厚重。
  • 古庙: 代表着文化的积淀与传统的延续。
  • 四老人: 隐士的象征,体现了对自然与隐逸生活的向往。
  • 典籍: 象征着知识与历史的传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商州的地理面积有多大?

    • A. 三百里
    • B. 六百里
    • C. 九百里
    • D. 一千里
  2. 诗中提到的太守的俸禄是多少石?

    • A. 一千石
    • B. 二千石
    • C. 三千石
    • D. 四千石
  3. 诗中提到的四老人是指?

    • A. 政治家
    • B. 隐士
    • C. 农民
    • D. 商人

答案:

  1. B. 六百里
  2. B. 二千石
  3. B. 隐士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与《送宋郎中知商州》均体现了对历史与现实的思考,但杜甫更多地关注国家的兴亡,梅尧臣则侧重于地方文化的传承与友谊的珍视。

粗略解读:

杜甫通过个人情感反映国家命运,而梅尧臣则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展现对友人的期望,二者在情感基调上有明显的差异。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调全玉病二首 次韵王敏仲池上 冬至后三日三首 淮阴 雪晴野望 疏梅二首 宫词效王建五首 戊寅正月八日早寒 宿柳子观音寺 晚春初夏八首 其六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乡壁虚造 包含溷的词语有哪些 地统 寸字旁的字 包含怜的词语有哪些 资敬 以水救水 包含庆的词语有哪些 履险如夷 人字头的字 织屦 隶字旁的字 华膴 贪名 豆字旁的字 拈花微笑 小字头的字 标新竖异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