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1:46: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1:46:41
题太白山隐者
作者: 项斯 〔唐代〕
高居在幽岭,人得见时稀。
写箓扃虚白,寻僧到翠微。
扫坛星下宿,收药雨中归。
从服小还后,自疑身解飞。
这位隐者高居在幽静的山岭,世人见到他的机会很少。他在空旷的白色山石上书写道教的符咒,寻访的僧人则来到翠绿的山间。他在星光下的祭坛上过夜,采集药草时在细雨中归来。从服下小药后,他竟然怀疑自己的身体已经飞升了。
作者介绍:项斯,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以山水隐逸为题材,风格清新自然,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俗的逃避。
创作背景:诗作背景可能与道教思想有关,反映了唐代社会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尤其在动荡的时代中,许多文人选择隐退山林,追求精神上的解脱。
这首诗通过描绘隐者的生活,展现了一个超脱世俗的理想境界。诗中“高居在幽岭”开篇即设定了隐者的高洁与孤独,隐者的存在在于与世隔绝,体现了对自然的敬仰与对人世繁华的淡漠。接下来“写箓扃虚白”,隐者的修行生活与道教文化密切相关,通过书写符咒来表达他对宇宙的理解与探索。
“扫坛星下宿,收药雨中归”则展现了隐者的日常生活,清扫祭坛、采药的细节,描绘出一种与天地自然相融合的和谐状态。最后的“从服小还后,自疑身解飞”,则是全诗的高潮,隐者通过修行和采药,内心升华,甚至怀疑自己是否已经飞升,体现出道教追求超脱的追求和对生命本质的思考。
整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深刻的思想内涵,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道教文化的认同,展现了唐代文人对精神自由的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反映了唐代文人对道教文化的认同和对自然的热爱,强调了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重要性。
诗词测试:
诗中隐者高居于哪个地方?
隐者在夜晚做什么?
隐者怀疑自己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