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44: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44:32
已是穷侵骨,何期早丧身。
分明上天意,磨折苦吟人。
花色连晴昼,莺声在近邻。
谁怜三尺像,犹带瘦精神。
已经穷困到骨头里了,何必再期望能早早死去呢?
显然这是上天的安排,磨折着那些苦于吟咏的人。
花的色彩在晴朗的白天里更加鲜艳,黄莺的歌声在邻近的地方响起。
谁会怜惜那三尺高的书生呢?他仍然带着瘦弱的精神。
“苦吟人”是指那些在艰难困苦中仍然坚持文学创作的人,这种形象在古代文学中常见,反映出士人对于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冲突感。诗中提到的“上天意”也暗示着对命运的无奈与接受。
翁卷,字士余,号梦溪,生于宋代,著名诗人,以其清新自然、风格独特而著称。他的诗作多描绘自然、抒发情感,常常蕴含着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哭徐山民》是翁卷为悼念友人徐山民所作,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哀悼以及对人生苦短的感慨,反映出作者对命运的思考与对生活的无奈。
《哭徐山民》是翁卷在悼念友人时所作的一首诗,诗中表达了对生活艰辛的深刻反思与对友人的怀念。开篇“已是穷侵骨,何期早丧身”,直白地道出了作者对生活困苦的感慨,似乎在说即便生活再苦,也不愿轻言放弃生命。接着“分明上天意,磨折苦吟人”则揭示了命运的不可捉摸,上天似乎在折磨那些努力追求理想的人,此句中蕴含着对命运的不满和无奈。
“花色连晴昼,莺声在近邻”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构建了一幅温暖而又充满生命力的画面,意外地与前面的苦闷形成对比,似乎暗示着生活中仍有美好存在。而最后一句“谁怜三尺像,犹带瘦精神”则让人深思,士人的精神风貌与社会的冷漠形成了鲜明对比,体现了诗人对士人命运的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无奈。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鲜明,通过个人的情感传达出对生命与命运的思考,令人深感共鸣。
整首诗展现了对命运的无奈与对理想的追求,表现出作者在生活苦难中仍然保持的精神风貌,表达对友人的怀念与对社会冷漠的批判。
“已是穷侵骨”中的“穷”意味着什么?
诗中“花色连晴昼”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谁怜三尺像”想表达什么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