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初晴道中》

时间: 2025-04-26 03:46:47

诗句

初晴馀湿在,树树碧光鲜。

饥鹭窥泉立,顽童跨犊眠。

依山知有寺,过水恨无船。

砌石新成路,芳名石上镌。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46:47

原文展示

初晴道中
作者: 翁卷 〔宋代〕
初晴馀湿在,树树碧光鲜。
饥鹭窥泉立,顽童跨犊眠。
依山知有寺,过水恨无船。
砌石新成路,芳名石上镌。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初晴时节的道中景象:雨后初晴,树木上的翠绿显得格外鲜亮。饥饿的白鹭在泉边静静地伫立,顽皮的孩子骑着小牛在一旁打瞌睡。远处的山上可以想见有寺庙的存在,而过河却恨没有船只。新修的石路在脚下延展,路旁的石头上刻着芳名,似乎在诉说着过往的故事。

注释

  • 初晴:初次晴朗的天气,指雨后天晴。
  • 馀湿:指雨后的湿气。
  • 饥鹭:饥饿的白鹭,象征着自然的生灵。
  • 顽童:顽皮的孩子,表现出童趣。
  • 依山知有寺:依山而建的寺庙可以想见。
  • 恨无船:过水时对没有船的遗憾。
  • 芳名:美好的名字,这里指代某种纪念或情感的寄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翁卷(约1040年-约1110年),字子初,号青丘,宋代诗人,生于今江苏。翁卷以其清新的诗风和独特的自然描写而著称,尤其擅长描写乡村景致和人物,作品受到了后世的广泛赞誉。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翁卷的游历途中,展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及对生活细节的敏感。诗中描绘的景象,反映了他对初晴时节宁静生活的向往与感悟。

诗歌鉴赏

《初晴道中》是一首充满生机与自然气息的诗作。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初晴后的景象,树木的碧绿、泉水的清澈、孩童的天真,这些意象共构成了一幅和谐美好的图景。诗的开头“初晴馀湿在,树树碧光鲜”,便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仿佛一切都在阳光的照耀下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接下来的“饥鹭窥泉立,顽童跨犊眠”则通过对比,展现出自然与生命的不同侧面。饥鹭的静谧与顽童的顽皮形成鲜明对比,传达出一种生动的乡村气息。诗人不仅在描写自然景物,更是在展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依山知有寺,过水恨无船”一联中,诗人流露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慨。依山而建的寺庙象征着人类的信仰与归宿,而过水时的无船则隐喻着生活中不可避免的遗憾与无奈。最后“砌石新成路,芳名石上镌”表达了时间的流逝与记忆的珍贵,路途上的石头不仅是行走的标志,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表现出一种淡淡的乡愁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初晴馀湿在:描绘了初晴的美好时光,雨后的湿气仍在,空气清新。
  2. 树树碧光鲜:树木的绿意盎然,光芒四射,生机勃勃。
  3. 饥鹭窥泉立:饥饿的白鹭静静伫立在泉边,象征自然界中的生存与竞争。
  4. 顽童跨犊眠:调皮的孩子骑在小牛上打盹,体现童趣和无忧无虑的生活状态。
  5. 依山知有寺:依山的地方可以想见有寺庙,暗示着人类的文化与信仰。
  6. 过水恨无船:过河时遗憾没有船只,表现出对生活中困境的无奈。
  7. 砌石新成路:新修的石路,象征着人生的旅途与前行的希望。
  8. 芳名石上镌:石上刻着美好的名字,象征着记忆与情感的延续。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饥鹭窥泉”形象地展现了自然界的生存状态。
  • 拟人:顽童的形象赋予了自然以生动的情感,增强了画面的亲切感。
  • 对仗:诗中各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初晴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人生活的思考,以及对生命中美好瞬间的珍视。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传达出一种宁静与和谐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生命与成长。
  • :代表自然的生灵,饥饿则强调生存的艰辛。
  • :象征着纯真与无忧。
  • :象征着信仰与安宁。
  • :象征着人生旅途中的障碍与无奈。
  • 石路:象征着人生的轨迹与前行的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初晴道中》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杜甫
    • C. 翁卷
    • D. 白居易
  2. 诗中提到的“饥鹭”是在做什么?

    • A. 飞翔
    • B. 窥泉立
    • C. 游泳
    • D. 捕食
  3. 诗中的“过水恨无船”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失落
    • B. 快乐
    • C. 惊讶
    • D. 满足

答案

  1. C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春望》(杜甫)与《初晴道中》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前者更多地关注国家的忧患,而后者则侧重于个人的闲适与自然的和谐。
  •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也表达了对生命流逝的感慨,但以草原的生命力为切入点,展现出另一种生动的自然意象。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词全书》
  • 《唐宋诗词选》

相关查询

次韵和台源诸篇九首之灵椿台 清平乐(示知命) 次韵知命永和道中 和程德裕颂五首 其三 寄晁元忠十首 其一 减字木兰花 奉和文潜赠无咎篇末多见及以既见君子云胡不 次韵清虚 答许觉之惠桂花椰子茶盂二首 双井茶送子瞻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广袖高髻 黎甿 卝字旁的字 衣食税租 丿字旁的字 父字头的字 耳刀旁的字 重张旗鼓 怀向 披红挂绿 愆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贤宰 赶浪头 文字旁的字 杆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铭诸心腑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