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28: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28:52
幽兴苦相引,水边行复行。
不知今夜月,曾动几人情。
光逼流萤断,寒侵宿鸟惊。
欲归犹未忍,清露滴三更。
全诗翻译:
幽静的兴致苦于相互牵引,我在水边走来走去。
不知道今晚的明月,曾经动了多少人的情思。
月光逼近,使得流萤也为之一惊,寒意侵袭,使宿鸟惊起。
想要回去却又不忍心,清露在三更时滴落。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明显的古典典故,但整体通过月亮、流萤、鸟类等自然意象展现中秋之夜的宁静与孤独,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
作者介绍:
翁卷(约 1000-1070),字子云,号友山,宋代诗人,晚唐五代及北宋初期的诗坛重要人物。他的作品以清新自然的风格和细腻的情感著称,常常从日常生活和自然景物中提炼诗意。
创作背景:
《中秋步月》创作于中秋节,正值秋季,月明夜朗,诗人独行于水边,感受着秋夜的宁静与孤独,借助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感,表达对人生、情感的思考。
《中秋步月》是一首以中秋为背景的抒情诗,诗中展现了诗人在月下行走的孤独与思索。开篇“幽兴苦相引”表明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无奈,虽然有幽静的兴致,却被孤独所牵引。接着“水边行复行”,描绘了诗人在水边徘徊的情景,暗示着内心的纠结与不安。
“不知今夜月,曾动几人情”,这句诗转向对他人的情感思考,月亮的明亮引发了诗人对他人情感的联想,既有羡慕也有失落。接着“光逼流萤断,寒侵宿鸟惊”,此处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波动与寒冷。流萤与宿鸟的惊动,暗示着月光下的美好却又令人心生惆怅。
最后两句“欲归犹未忍,清露滴三更”,表现了诗人对归家的渴望与不舍,清露的滴落象征着时间的流逝,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忧伤的氛围。整首诗情感细腻,既感受到了中秋的美好,又流露出孤独与思索,反映出人生的复杂和多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在美好月夜中的孤独感与对人情的思考,反映出诗人对情感的敏感与对人生的感慨。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幽兴苦相引”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愉快
B. 孤独
C. 忧伤
“欲归犹未忍”中的“未忍”指的是什么?
A. 想要回家
B. 不忍心离开
C. 不知道方向
诗中提到的“流萤”象征了什么?
A. 美好的爱情
B. 生命的短暂
C. 自然的宁静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苏轼的《水调歌头》同样以月亮为主题,但更侧重于对人生的哲思与感慨;而翁卷的《中秋步月》则更注重个人的情感体验与自然的描绘,两者在情感基调与意境营造上各具特色。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