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3:20: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3:20:25
原文展示:
面川亭 文同 〔宋代〕 幽亭最孤绝,直入乱丛间。 近晚独来此,有谁相与闲。 卷帘通大野,临槛数前山。 便欲教携酒,陶然踏月还。
白话文翻译:
在这幽静的亭子中,我感到最为孤独和超然,它直直地坐落在杂乱的丛林之间。 傍晚时分,我独自来到这里,有谁能与我一同享受这份闲适呢? 我卷起帘子,让广阔的野外景色尽收眼底,站在栏杆前,数着远处的山峰。 我便想带上酒,陶醉在这宁静的夜晚,踏着月光归去。
注释:
诗词背景:
文同是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幽静的亭子中独享自然美景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诗中通过对亭子、丛林、野外景色和山峰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而超然的氛围,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满足。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诗人在幽静的亭子中独享自然美景的情景。诗中,“幽亭最孤绝”一句,既表达了亭子的幽静,也反映了诗人的孤独和超然。“卷帘通大野,临槛数前山”则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整首诗情感平和,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通过对幽静的亭子、杂乱的丛林、广阔的野外景色和远处的山峰的描绘,诗人营造出一种宁静而超然的氛围,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满足。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的“幽亭”象征着什么? A. 诗人的孤独和超然 B. 诗人的热闹和欢乐 C. 诗人的悲伤和忧愁
诗中的“卷帘通大野”表达了什么? A. 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B. 诗人对城市的向往 C. 诗人对战争的厌恶
诗中的“陶然踏月还”表达了什么? A. 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B. 诗人对忙碌生活的厌恶 C. 诗人对孤独生活的享受
答案: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