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1:19: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21:19:24
送文著上人游越
水石随缘岂计程,
东吴相遇别西京。
夜禅月下袈裟湿,
晓上山巅锡杖鸣。
念我为官应易老,
羡师依佛学无生。
越中多有前朝寺,
处处铁钟石磬声。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文著上人分别的情景。诗中提到,水和石头都是随缘而行,何必计较行程的远近。两人在东吴相遇,却要在西京分别。夜晚在月光下的禅房中,僧袍被露水浸湿;清晨在山顶,锡杖发出鸣响。我想到自己做官,容易白头,而羡慕师父依靠佛道,超越生死。越中有许多前朝的寺庙,处处都能听到铁钟和石磬的声响。
作者介绍:姚合,字景山,号少山,唐代诗人,生于公元约834年,卒于约900年。他以五言诗见长,作品多描写山水、田园之景,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姚合对文著上人的送行,反映了他对宗教信仰的向往以及对世俗生活的感慨。诗中展现了他对文著上人修行生活的羡慕,表达了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送文著上人游越》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诗作,姚合通过简洁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人与人之间的离别,以及对佛教修行的尊重和向往。诗中“水石随缘岂计程”一句,体现了诗人对人生旅途的洒脱态度,强调顺其自然的生活哲学。接着,诗人通过夜晚的禅修和清晨的山顶描绘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意境,表现了对修行生活的向往。
在后四句中,诗人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无奈与羡慕佛法的心境,反映出他内心的矛盾与挣扎。特别是“念我为官应易老,羡师依佛学无生”一句,深刻揭示了人生的短暂与追求永恒的渴望,体现了诗人对佛教哲学的认同和向往。
整首诗在意象上丰富多彩,不仅有自然景观的描绘,还有对佛教文化的深刻理解,给人以深思和启迪。姚合通过这首诗,不仅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更是对人生哲学的深刻思考,展现了他高远的情怀和深邃的思想。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对世俗生活的反思和对佛教修行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东吴”指的是哪个地区?
诗人羡慕的是什么样的生活?
诗中“夜禅”主要指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