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5:08: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5:08:31
刺桐花里咽新蝉。
方响落寒泉。
远山凝黛修蛾敛,
谁妆点淡粉浓胭。
嫩水靴文蹙浪,
娇云卯色烘天。
碧池荷叶又田田,
藕在阿谁边。
莲子擘开须见意,
香丝到底相牵。
留取团团宝月,
西楼共醉婵娟。
在刺桐花下,蝉鸣声轻轻地响起,
伴随着寒泉的流水声在耳边回响。
远处的山峦如黛,蜿蜒曲折,
谁在为这场景妆点淡淡的粉红与浓烈的胭脂?
水边的嫩靴在浪花中轻轻皱起,
娇嫩的云彩将天空染成了卯色。
碧绿的池塘中,荷叶一片片铺展,
藕根在谁的身边呢?
莲子被撕开,仿佛在传递着某种情意,
那香丝最终还是相互牵连。
留住这团圆的明月,
在西楼上与月共醉,沉浸在这美好的夜色中。
杨慎(1488-1559),字用修,号青瞿,晚号醉吟,明代著名文学家、诗人。他以才思敏捷、作品丰富而著称,尤其在诗词、散文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杨慎的诗歌风格多变,既有豪放激昂之作,也有细腻柔婉之作,深受文人推崇。
《风入松·马上喜晴》创作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时期,诗人以自然景象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表达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在困境中寻求慰藉的心态。
《风入松·马上喜晴》是一首充满生机与情感的词作,诗人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致描绘,展现了夏日的繁华与温柔。诗的开头,刺桐花和新蝉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清新自然的氛围,蝉鸣声与泉水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生动的画面。
远山的“凝黛”与“修蛾”的对比,表现了山的静谧与生命的轻盈,进一步增强了诗歌的层次感。在后面的描写中,嫩水靴和娇云卯色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细节的敏感与热爱,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美。
最后两句以“留取团团宝月,西楼共醉婵娟”结束,诗人表达了与友人共赏明月的美好愿望,体现了对团圆与美好时光的珍惜。这首词不仅仅是对自然的赞美,更是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情感的向往。
这首词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夏日景色的赞美与对生活的热爱,同时也隐含了对友人情感的思念与对团圆时光的珍惜,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中提到的“刺桐花”象征什么?
“远山凝黛”中的“凝黛”指的是什么?
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