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2:49: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2:49:03
竹里作六韵
作者: 齐己 〔唐代〕
我来深处坐,剩觉有吟思。
忽似潇湘岸,欲生风雨时。
冷烟濛古屋,干箨堕秋墀。
径熟因频入,身闲得遍欹。
踏多鞭节损,题乱粉痕隳。
犹见前山叠,微茫隔短篱。
我来到竹林深处静坐,心中不由自主地产生了吟咏的思绪。
忽然想起潇湘的岸边,仿佛要经历风雨的时刻。
冷冷的烟雾笼罩着古老的房屋,干枯的竹叶落在秋天的台阶上。
小径因为我常常走而变得熟悉,身体悠闲得可以随意倚靠。
脚踏在满地的竹节上,留下了杂乱的粉痕。
我依然能看到前面的山重叠起伏,微茫的影像隔着短短的篱笆。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本诗并未引用具体的历史典故,但提及的潇湘和竹林意象在唐代诗歌中常常象征着隐逸生活和自然的美好。
作者介绍:
齐己(779年-835年),字景晖,号青原,唐代著名诗人,擅长五言诗,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观、隐逸生活和个人情感。齐己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与山水、竹林相结合。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齐己选择隐居于竹林,借助自然景色抒发内心的孤寂与思考,反映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深刻感悟。
《竹里作六韵》是一首极具清新自然气息的诗。齐己通过描写竹林的宁静与幽深,展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全诗的情感由静到动,由内心的吟思逐渐引申出对外界的感知,展现了诗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和谐状态。
诗的开头“我来深处坐,剩觉有吟思”,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引入,直白而真诚,表现了诗人在竹林中的宁静和对吟咏的渴望。接着“忽似潇湘岸,欲生风雨时”,通过对潇湘的联想,突显出一种情感的波动与自然的变化,似乎预示着即将到来的风雨象征着生活的变迁。
“冷烟濛古屋,干箨堕秋墀”描绘了秋日的景象,冷烟和干枯的竹叶,传达出一种孤寂和凋零的感觉,仿佛在诉说着时间的无情。接下来的“径熟因频入,身闲得遍欹”则表现出诗人因常来此地而与自然亲密接触,身体和心灵都得到了放松。
最后两句“踏多鞭节损,题乱粉痕隳”通过细致的生活描写,展现了诗人在竹林中游玩的痕迹,留下的脚印和题字,似乎在暗示着他对自然的深切感受和对生活的细腻观察。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清新的意象,传达出一种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平静的情怀,体现了齐己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理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深切热爱,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体现了生活的静谧与内心的平和。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人在竹林中感受到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A. 孤独
B. 宁静
C. 激动
D. 忧伤
“忽似潇湘岸,欲生风雨时”中“潇湘”引用了什么样的意象?
A. 雨水
B. 美丽的自然
C. 历史遗迹
D. 竹林
诗中提到的“冷烟濛古屋”主要传达了什么情感?
A. 热闹
B. 寂寥
C. 欢乐
D. 轻松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通过以上内容的解读与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齐己的《竹里作六韵》,感受唐代诗人的情感与自然的深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