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1:37: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1:37:41
同薛员外谊久旱感怀寄兼呈上杨使君
作者: 皎然 〔唐代〕
皇天鉴不昧,愐想何亢极。
丝雨久愆期,绮霞徒相惑。
阴云舒又卷,濯枝安可得。
涸井不累瓶,干溪一凭轼。
赤地芳草死,飙尘惊四塞。
戎冠夜刺闺,民荒岁伤国。
赖以王猷盛,中原无凶慝。
杨公当此晨,省灾常旰食。
独感下堂雨,偏嘉越境域。
秋郊天根见,我疆看稼穑。
请回云汉诗,为君歌乐职。
这首诗表达了对持续干旱的忧虑和对雨水渴望的感慨。诗人认为上天并不昏暗无明,实际上是因为人们的心思过于亢奋、狂妄,才会感到雨水迟迟不来。飘渺的云彩总是让人困惑,阴云才刚来又迅速消逝,树枝上又何能沾染到雨水呢?枯井里没有水来装瓶,干涸的溪流只能依靠车辗过的痕迹。赤地上芳草枯萎,尘土飞扬,令人心惊肉跳。战士们的头盔在夜里刺破了闺房的宁静,民众饱受饥荒之苦,国家也在艰难中挣扎。好在王朝的统治安稳,中原没有灾难。杨公在这个早晨,尽心省察灾情,常常为百姓的饭食操心。独自感受到这场堂前的细雨,偏偏在越境的土地上感受到了滋润。秋天的郊野,天边的根基显露出来,我的疆域上正看着稻谷的丰收。请你将这首歌谣吟唱回云汉,为你歌唱以供你乐享。
作者介绍: 皎然,唐代诗人,以清丽的风格和细腻的情感著称。他的诗作多表现对自然的感悟以及对民生的关注。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代一个干旱的时期,诗人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描写,表达了对民生困苦的关切和对雨水的渴望。
这首诗通过对旱灾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事的深刻思考。开篇就以“皇天鉴不昧”引出对天意的思索,强调上天并非无情,而是人们的过度焦虑造成的误解。诗中多次提到干涸的井和枯萎的草,传达出一种无奈与绝望的情感。诗人以阴云的舒卷与雨水的渴求相对应,显示了自然界的不确定性。
随着诗句的深入,诗人引入了国家政治的层面,提及“戎冠夜刺闺”,一方面表现出战乱带来的民生困苦,另一方面也表达了对国家安定的渴望。最后,诗人提到杨公的省察,体现出对治理和关心民生的期盼,诗句回归到对自然的感受,显示出一种自然与人文关怀的交融。
整首诗在情感上层层递进,从个人的思索到对国家的忧虑,再到对自然的渴望,构成了一幅生动而复杂的情感画卷。诗人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敬畏,使得这首诗不仅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也具备了深厚的文学价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干旱与对雨水的渴望,表现了诗人对人民困苦的关怀与对国家安稳的期望,同时也反映出人们与自然的密切关系。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戎冠夜刺闺”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和平的宁静
B. 战乱带来的忧虑
C.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中“丝雨久愆期”所表达的意思是:
A. 雨水来得很快
B. 雨水的到来被耽误了
C. 雨水不再需要
诗人对杨公的描写表现了对什么的期待?
A. 个人的财富
B. 国家治理的关心
C. 自然的变化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