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8:07: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8:07:54
兵后早春登故鄣南楼望昆山寺白鹤观示清道人并沈道士
新阳故楼上,眇眇伤遐眷。
违世情易忘,羁时得无倦。
春归华柳发,世故陵谷变。
扰扰陌上心,悠悠梦中见。
苍林有灵境,杳映遥可羡。
春日倚东峰,华泉落西甸。
钟声在空碧,幡影摇葱蒨。
缅想山中人,神期如会面。
别离芳月积,岐路浮云偏。
正入空门,仙君依苦县。
隳形舍簪绂,烹玉思精炼。
事外宜我心,人间岂予恋。
身遗世自薄,道胜名必贱。
耳目何所娱,白云与黄卷。
在故楼上,新的阳光洒下,我对远方的思念愈发深切。
在这世俗的感情中,容易被遗忘,流连于羁绊的时光却难免疲倦。
春天来临,柳树新芽吐绿,世事却在不断变迁。
心中烦扰,常常在陌上游荡,仿佛在梦中再度相见。
苍翠的树林中有灵秀的境地,遥远的景色令人羡慕。
春日里我倚在东峰,华泉从西甸流下。
钟声在空旷的天空中回响,幡影在风中摇曳。
我想念山中人,期待能与他们再相见。
分别在芳香的月夜,我的路途如浮云般偏离。
我正走入空门,仙君依然在苦县。
我舍弃了世俗的形态,追求内心的精炼。
在外物之间我不再挂念,世间的情感又怎能让我眷恋。
我已将身心抛离世俗,名利在我眼中毫无价值。
耳目所娱何在?唯有白云与黄卷相伴。
皎然,唐代诗人,字子玉,出生于今河南省,因其诗歌清新脱俗而受到当时文人推崇。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与人生哲理,常常融入道教思想,体现了对世俗生活的超然态度。
这首诗作于皎然晚年,正值春天,诗人登楼远望,触景生情,感慨岁月流逝与人生的变迁。诗中涉及的昆山寺与白鹤观,代表了诗人对道教思想的向往与追求。
这首诗以柔和的语言描绘了早春的景象与内心的感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开篇就以“新阳故楼上”引入,展现了时间的流逝与空间的辽阔,紧接着以“眇眇伤遐眷”切入情感,展现了对往昔的怀念。春天的到来,象征着生命的复苏,同时也引发了对世事变迁的感慨。
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如“华柳发”、“苍林有灵境”,表现了诗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及其心灵的宁静。“钟声在空碧,幡影摇葱蒨”,更是将诗人的思绪引入一种空灵的境界,使读者感受到一种超越尘世的宁静与和谐。
后半部分,诗人逐渐转向内心的追求,表达了对世俗名利的淡泊与放弃。他提到“正入空门,仙君依苦县”,显示出对道教思想的向往,愿意追求一种更高的精神境界,远离世俗的纷扰和烦恼。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追求,既有对春天的赞美,也有对人生的哲理思考,令人深思。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赞美与对人生的思考。在描绘春日景色的同时,诗人也深刻反思了人生的无常与世俗的纷扰,最终选择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超然,体现了道教思想的影响。
诗中的意象不仅描绘了自然的美景,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新阳与故楼的对比,象征着希望与怀念的交织;华柳与苍林的描写,展示了自然的生机与诗人内心的宁静;钟声与白云则强调了超然的生活态度与追求内心自由的理想。
诗中“新阳故楼上”表达了什么?
“正入空门”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苍林”象征什么?
答案:
《春望》 - 杜甫
与皎然的《兵后早春》相比,杜甫的《春望》更着重于国家的动荡与个人的忧虑,而皎然则更倾向于内心的平静与对自然的向往。
解读:两首诗都表现了春天的气息,但情感基调却有所不同,皎然的诗更显得清新脱俗,而杜甫的诗则充满了对国家命运的思考与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