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有感三首 其三》

时间: 2025-05-04 00:26:24

诗句

古今不殊途,掩卷独长想。

炎炉与死灰,相去如反掌。

彼昏诚不知,一醉富莫量。

那知道旁殍,曾是厌杯盎。

一金短贩儿,岂暇议得丧。

但怜反覆间,观者为惆怅。

圣贤蹈大方,不苟目前妄。

寄身爱憎间,得失真一饷。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0:26:24

原文展示:

有感三首 其三 作者:张耒 〔宋代〕

古今不殊途,掩卷独长想。 炎炉与死灰,相去如反掌。 彼昏诚不知,一醉富莫量。 那知道旁殍,曾是厌杯盎。 一金短贩儿,岂暇议得丧。 但怜反覆间,观者为惆怅。 圣贤蹈大方,不苟目前妄。 寄身爱憎间,得失真一饷。

白话文翻译:

古今的道路并无不同,合上书卷独自深思。 炽热的炉火与冰冷的死灰,转变如同翻掌般容易。 那些昏庸的人确实不懂,一醉之后财富无法衡量。 他们哪里知道路旁的饿殍,曾经也是厌倦了酒杯的人。 一个卖小商品的小贩,哪有时间去讨论得失。 只是可怜那些反复无常的人,让旁观者感到惆怅。 圣贤遵循正道,不拘泥于眼前的虚妄。 在爱憎之间寄托身心,得失真的只是瞬间的事。

注释:

  • 殊途:不同的道路。
  • 炎炉:炽热的炉火。
  • 死灰:冰冷的灰烬。
  • 反掌:比喻极其容易。
  • 彼昏:那些昏庸的人。
  • 一醉富莫量:一醉之后,财富无法衡量。
  • 道旁殍:路旁的饿殍,指饿死的人。
  • 厌杯盎:厌倦了酒杯,指厌倦了饮酒。
  • 一金短贩儿:一个卖小商品的小贩。
  • 得丧:得失。
  • 反覆:反复无常。
  • 惆怅:忧愁,失意。
  • 蹈大方:遵循正道。
  • 不苟目前妄:不拘泥于眼前的虚妄。
  • 寄身爱憎间:在爱憎之间寄托身心。
  • 得失真一饷:得失真的只是瞬间的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抒发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此诗反映了作者对人生得失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社会现象的批判。

创作背景: 此诗是张耒《有感三首》中的第三首,创作于北宋时期。当时社会动荡,作者通过对古今对比的思考,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和社会现实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古今对比的深刻思考,展现了作者对人生无常和社会现实的感慨。诗中“炎炉与死灰,相去如反掌”一句,用生动的比喻表达了人生变化的无常,而“彼昏诚不知,一醉富莫量”则批判了那些沉迷于酒色、不识人生真谛的人。最后,作者通过“圣贤蹈大方,不苟目前妄”表达了对圣贤的敬仰,以及对人生真谛的追求。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满了哲理性和批判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古今不殊途,掩卷独长想。——古今的道路并无不同,合上书卷独自深思。
  2. 炎炉与死灰,相去如反掌。——炽热的炉火与冰冷的死灰,转变如同翻掌般容易。
  3. 彼昏诚不知,一醉富莫量。——那些昏庸的人确实不懂,一醉之后财富无法衡量。
  4. 那知道旁殍,曾是厌杯盎。——他们哪里知道路旁的饿殍,曾经也是厌倦了酒杯的人。
  5. 一金短贩儿,岂暇议得丧。——一个卖小商品的小贩,哪有时间去讨论得失。
  6. 但怜反覆间,观者为惆怅。——只是可怜那些反复无常的人,让旁观者感到惆怅。
  7. 圣贤蹈大方,不苟目前妄。——圣贤遵循正道,不拘泥于眼前的虚妄。
  8. 寄身爱憎间,得失真一饷。——在爱憎之间寄托身心,得失真的只是瞬间的事。

修辞手法:

  • 比喻:“炎炉与死灰,相去如反掌”用比喻表达了人生变化的无常。
  • 对仗:“古今不殊途”与“掩卷独长想”形成对仗,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 拟人:“彼昏诚不知”中的“彼昏”拟人化,形象地描绘了那些昏庸的人。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古今对比的深刻思考,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无常和社会现实的感慨。诗中批判了那些沉迷于酒色、不识人生真谛的人,同时表达了对圣贤的敬仰,以及对人生真谛的追求。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满了哲理性和批判性。

意象分析:

  • 炎炉与死灰:象征人生变化的无常。
  • 彼昏:象征那些昏庸的人。
  • 道旁殍:象征社会现实的残酷。
  • 圣贤蹈大方:象征正道和真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炎炉与死灰”比喻的是什么? A. 人生变化的无常 B. 社会现实的残酷 C. 圣贤的正道 D. 酒色的沉迷 答案:A

  2. 诗中“彼昏诚不知”指的是什么人? A. 圣贤 B. 昏庸的人 C. 小贩 D. 旁观者 答案:B

  3. 诗中“圣贤蹈大方”表达的是什么? A. 对圣贤的敬仰 B. 对酒色的沉迷 C. 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D. 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 王安石《泊船瓜洲》: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

诗词对比:

  • 张耒的《有感三首》与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都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但张耒的诗更多地批判了社会现实,而苏轼的诗则更多地抒发了个人情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耒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代表作家。

相关查询

閒居即事 嘉定丁丑十二月谋葬贵孙老病不能与事但此心 家仆来丛桂告米粟不继 寄潘维节 寄蒋主簿 即事四首 即事四首 即事六绝 即事六绝 即事六绝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瓦字旁的字 非字旁的字 包含虱的成语 中央税 居高临下 虚论浮谈 晚期 情同手足 包含差的成语 陈述句 为非作歹 器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撇的词语有哪些 知小言大 青字旁的字 采字头的字 后生 入字旁的字 盛必虑衰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