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20:55: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0:55:50
原文展示:
浮生已老付悠悠,未免饥寒目下忧。 全仗黄庭能却老,那堪白发更悲秋。 所欣耳界常清净,渐放心君得自由。 垒块苦消消未尽,每逢风月亦閒愁。
白话文翻译:
一生已老,交付给了漫长的时光, 难免为眼前的饥寒感到忧愁。 全靠《黄庭经》能延缓衰老, 哪能忍受白发在秋天更添悲凉。 所欣慰的是耳边常清净, 渐渐地心境得以自由。 心中的苦闷虽在消减,却未尽, 每逢风月之时,也难免感到闲愁。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与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并称。张耒的诗文风格清新自然,多抒发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张耒寄给他的老舅的,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感慨和对未来的忧虑。诗中透露出对衰老和贫困的无奈,以及对清净心境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晚年的感慨和对现实生活的忧虑。首句“浮生已老付悠悠”,直接点出了诗人对生命流逝的无奈和对未来的迷茫。接下来的“未免饥寒目下忧”,则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担忧,尤其是对物质生活的匮乏感到忧虑。
诗中“全仗黄庭能却老”一句,表达了诗人对道教经典《黄庭经》的依赖,希望借此延缓衰老。然而,“那堪白发更悲秋”又透露出诗人对衰老的无奈和对秋天的悲凉感受。
后两句“所欣耳界常清净,渐放心君得自由”,则展现了诗人对内心清净的向往和对精神自由的追求。最后一句“垒块苦消消未尽,每逢风月亦閒愁”,则表达了诗人心中仍有未解的苦闷,即使在美好的自然景色中,也难免感到闲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诗人对人生晚年的感慨和对现实生活的忧虑。诗中透露出对衰老和贫困的无奈,以及对清净心境的向往。诗人通过对《黄庭经》的依赖和对内心清净的追求,表达了对精神自由的渴望。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黄庭”是指什么? A. 道教经典 B. 佛教经典 C. 儒家经典 D. 医学经典
诗中“那堪白发更悲秋”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对青春的怀念 B. 对衰老的无奈 C. 对秋天的喜爱 D. 对春天的期待
诗中“所欣耳界常清净”表达了诗人怎样的追求? A. 物质丰富 B. 精神自由 C. 社会地位 D. 身体健康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