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4:51: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4:51:31
原文展示:
浮云无停阴,急雨来清秋。飒飒水上风,吹我千里舟。二年客淮楚,乞米充饥喉。空堂堆诗书,冷落妻子羞。操舟将何之,漫浪为西游。岂不厌奔走,贫贱无良谋。人生天地间,如萍水中浮。安得必所往,南北但随流。达者知其然,委己任去留。止若寄渚雁,行如浮海桴。万物本无事,百年漫多忧。冥怀付造物,俯仰予何求。
白话文翻译:
浮云不停地遮蔽天空,急雨带来了清秋。水面上风声飒飒,吹动我的千里舟。在淮楚地区客居两年,乞讨米粮填饱饥肠。空荡的房间堆满了诗书,冷落了妻儿感到羞愧。驾舟将去往何方,漫无目的地向西漂流。难道不厌倦奔波,只是贫穷没有好计策。人生在天地间,如同浮萍在水中漂浮。怎能必定去往何方,南北只是随波逐流。通达的人知道这一点,任由自己去留。静止时如同寄居在渚上的雁,行动时如同漂浮在海上的木筏。万物本来无事,百年的忧愁却是漫漫。将心怀托付给造物主,俯仰之间我还有什么所求。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与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并称“苏门四学士”。他的诗风格清新自然,多抒发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在淮楚地区客居时的贫困生活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张耒在淮楚地区客居期间所作,反映了他在贫困中的生活状态和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对个人境遇的抒发,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漂泊无定的感慨和对命运的无奈接受。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秋天的急雨和飒飒风声为背景,描绘了作者在淮楚地区客居的贫困生活。诗中,“浮云无停阴”和“急雨来清秋”形象地描绘了秋天的阴沉和雨水的急促,为全诗营造了一种凄凉的氛围。接着,“飒飒水上风,吹我千里舟”进一步以风声和水声为背景,表达了作者漂泊无依的感受。诗的后半部分,作者通过对贫困生活的描述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表达了对命运的无奈接受和对人生漂泊无定的深刻思考。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抒情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对人生漂泊无定的感慨和对命运的无奈接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对个人境遇的抒发,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和对命运的无奈接受。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浮云无停阴”和“急雨来清秋”描绘了什么样的自然景象? A. 春天的阳光和微风 B. 秋天的阴沉和雨水的急促 C. 夏天的炎热和雷雨 D. 冬天的寒冷和雪
诗中“二年客淮楚,乞米充饥喉”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生活状态? A. 富裕和安逸 B. 贫困和艰辛 C. 忙碌和充实 D. 自由和无拘无束
诗中“人生天地间,如萍水中浮”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慨? A. 对人生确定性的乐观 B. 对人生漂泊无定的感慨 C. 对人生稳定性的满足 D. 对人生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