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8:16: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8:16:55
过王判官西津所居
作者:岑参 〔唐代〕
胜迹不在远,爱君池馆幽。
素怀岩中诺,宛得尘外游。
何必到清谿,忽来见沧洲。
潜移岷山石,暗引巴江流。
树密昼先夜,竹深夏已秋。
沙鸟上笔床,谿花彗帘钩。
夫子贱簪冕,注心向林丘。
落日出公堂,垂纶乘钓舟。
赋诗忆楚老,载酒随江鸥。
翛然一傲吏,独在西津头。
胜景并不在遥远的地方,我喜爱你这幽静的池馆。
心中对岩石的诺言,宛若尘世之外的游历。
何必非要去清溪,突然来到沧洲。
潜移默化中,岷山的石头也被引动,
暗中引流着巴江的水流。
树木茂密,白昼仿佛已经先入夜,
竹林深处,夏天似乎已是秋天。
沙鸥在笔床上飞舞,溪水花朵如帘钩一样。
老师看轻官帽,心向林丘而去。
落日映出公堂,垂钓乘舟而行。
赋诗想起楚老,携酒与江鸥同行。
我悠然自得,一位傲然的官吏,独自站在西津。
作者介绍:岑参,唐代著名诗人,生于边疆,以边塞诗闻名。其诗作常表现出豪放的个性和对自然的热爱,风格清新自然,常融入丰富的地域文化与生活情感。
创作背景:该诗写于诗人游历西津的过程中,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反映出他对官场生活的淡漠与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岑参的《过王判官西津所居》是一首充满自然意象和哲理思考的诗作。诗中描绘了一幅幽静的山水画面,展现出作者在西津的闲适与超脱。前半部分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写,传达了诗人对“胜迹”的独特理解,即美好的事物并不一定远在天边,而在于内心的宁静与环境的和谐。诗人以“胜迹不在远”开篇,强调了对身边美景的珍惜。
诗中多次提及自然元素,如“树密昼先夜”“竹深夏已秋”等,表现了季节交替的哲学思考,暗示生命的循环与时间的流逝。此外,诗人提到“夫子贱簪冕”,表现出对官位的轻视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反映了其内心的高洁与超然。
通过对西津自然风光的描写,诗人流露出一种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尤其在“赋诗忆楚老,载酒随江鸥”的句子中,更是传达出一种洒脱与自得。整首诗既有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又有对个人生活选择的深思,体现了岑参作为一位唐代诗人的独特魅力和思想深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追求,对官场生活的超脱,以及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展现出一种洒脱与高洁的情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人岑参的《过王判官西津所居》主要描绘了哪些自然景象?
诗中提到“夫子贱簪冕”,这句话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态度?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