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0:28: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0:28:11
窗影摇群木,墙阴载一峰。
野炉风自爇,山碓水能舂。
勤学翻知误,为官好欲慵。
高僧暝不见,月出但闻钟。
窗外的影子在树林中摇曳,墙边的阴影映照出一座山峰。
野外的炉火随风燃烧,山上的石碓和水可以用来碾磨谷物。
勤奋学习反而可能导致错误,而做官的人则常常感到懒惰。
高僧在夜里看不见,只有月亮升起时听到钟声。
此诗没有直接涉及具体的典故,但反映了唐代文人对隐居生活和官场生活的思考。岑参常在诗中表达对清净生活的向往。
岑参(约715年-770年),字子美,号青原,唐代著名诗人,出生于今新疆地区。岑参以边塞诗和山水田园诗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隐士生活,风格豪放、奔放,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这首诗写于岑参隐居山寺时,表现了他对清幽环境的热爱,以及对官场生活的厌倦。诗中自然景物的描绘,折射出他对自然和简单生活的向往。
《题山寺僧房》通过对山寺环境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热爱和对官场生活的反思。首句“窗影摇群木”以生动的意象引入,描绘了一个清幽的山寺环境。接下来,诗人描写了野炉中的火焰在风中摇曳,展现出自然与人类生活的和谐。然而,诗的后半部分则转向对人生的思考,提到“勤学翻知误”,指出了追求学问可能导致的误区,反映出对传统求知观念的质疑,随之而来的“为官好欲慵”更是对官场生活的批判。最后以“高僧暝不见,月出但闻钟”结束,既表达了对高僧隐逸生活的向往,也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邃的氛围。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呈现出一种遥远而清净的理想生活,蕴含着诗人对世俗生活的思考和自我反省。
整首诗展示了诗人岑参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官场生活的批判,表达出一种清静、自然的理想与追求。
这些意象共同构建了一个理想的隐居环境,反映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诗中“窗影摇群木”描绘了什么样的环境?
诗中提到的“勤学翻知误”是什么意思?
“高僧暝不见,月出但闻钟”所传达的情感是什么?
这些资料将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岑参及其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