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6:03: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6:03:39
春江月出大堤平,
堤上女郎连袂行。
唱尽新词欢不见,
红霞映树鹧鸪鸣。
春天的江水在月光下平静地流淌,大堤上,几位姑娘手挽手一起走。她们唱遍了所有的新词,却没有人来分享她们的快乐,红色的霞光映照着树木,鹧鸪在鸣叫。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的典故,但整首诗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景象,反映出年轻人的欢快与孤独,具有一定的寓意。诗中“唱尽新词”可以联想到当时流行的词曲,表现了诗人对当时音乐文化的关注。
刘禹锡,字梦得,号谐仙,唐代著名诗人,生于772年,卒于842年。他以诗文并重著称,作品融汇了丰富的情感和哲理,风格清新洒脱。他的诗歌常常表现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社会现象的关注,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此诗可能创作于春季,诗人通过描绘春江的美丽,表达了自己对青春的向往与对生活的思考。那时的社会背景下,文人雅士往往在春天吟诗作对,享受自然的同时也反思人生的意义。
刘禹锡的《踏歌词四首·其一》是一首描绘春天自然美景和人情世态的诗。开篇“春江月出大堤平”,以春天的江水和月光作为背景,营造出一个宁静而美好的画面。接着,诗中出现的“堤上女郎连袂行”,将视线转向了正在大堤上游玩的年轻女子,展现了青春的活力与朝气。
诗的后半部分则转向了情感的深层次。尽管女子们“唱尽新词”,表现出欢快的情绪,但“欢不见”却突显了她们内心的孤独与失落。这种对比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奈与惆怅,青春的欢愉未必能够得到共鸣与分享。
“红霞映树鹧鸪鸣”不仅描绘了春天的美丽景色,还通过鹧鸪的鸣叫增添了生动的气息,给人一种清新自然的感觉,使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色反映人情,简洁而有力,蕴含了丰富的情感,令人回味无穷。
整首诗通过春天的美景与年轻女子的欢愉,表达了对青春的向往与对孤独的感慨,展现了自然与人情的交融,反映出一种深刻的生命哲学。
“春江月出大堤平”中的“月”指的是什么?
诗中女郎们“连袂行”意味着什么?
“欢不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刘禹锡的《踏歌词》与白居易的《忆江南》均描绘了春天的美好,但刘禹锡更注重描绘人与自然的关系,反映内心的孤独;而白居易则通过对江南美景的描绘,表现出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