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秋风引》

时间: 2025-04-26 03:01:21

诗句

何处秋风至?

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01:21

原文展示: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白话文翻译:

秋风从哪里吹来呢?带着阵阵萧瑟声,送走了大雁群。
今天早晨,秋风吹入庭院的树中,孤独的客人最先听到了这一声响。

注释:

  • 何处:哪里,表示疑问。
  • 秋风:秋天的风,象征着季节的更替和凄凉的气氛。
  • 萧萧:形容风声或树叶声,给人一种凄凉、冷清的感觉。
  • 送雁群:送走归雁群飞的情景,暗示秋天的到来。
  • 孤客:指孤独的旅人,暗示内心的孤独与思乡之情。
  • 最先闻:最早听到,强调了孤独感和敏感的心境。

典故解析:

这首诗虽没有直接引用特定典故,但“雁群”常与秋天相联系。古代诗词中,雁通常象征着离别与思乡,寄托了游子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号愚溪,唐代著名诗人,政治家。他是“中唐诗人”的重要代表,作品多以清新、自然见长,善于描写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秋风引”创作于唐代,正值刘禹锡仕途坎坷之时,可能反映他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故乡的思念。

诗歌鉴赏:

这首《秋风引》以简练的语言和清新的意境,描绘了秋风来临时的凄凉与孤独。诗的开头以“何处秋风至?”引出秋的主题,表达了对秋风来源的疑问,似乎在寻找那份秋日的气息。紧接着,诗人通过“萧萧送雁群”描绘了秋风带走归雁的画面,营造出一种冷清的氛围。这里的“萧萧”不仅是对自然声音的描写,更是情感的寄托,暗示着离别与孤独。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则进一步加强了这种孤独感。庭院中的树木在风中摇曳,似乎在诉说着秋的到来,而“孤客”这一形象的出现,直白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思乡。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情感的渲染,展现了秋天的冷清与凄美,让人感受到一种时光流逝与人生无常的哲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何处秋风至?:诗人用疑问句引出秋风,表现了对自然变化的关注。
  • 萧萧送雁群。:描绘秋风拂过,送走归雁,营造出萧瑟的景象。
  • 朝来入庭树,:秋风在早晨吹入庭院,体现了自然与生活的联系。
  • 孤客最先闻。:孤独的旅人,敏锐地感知到这一切,增强了孤独感。

修辞手法:

  • 拟人:将秋风与孤客联系,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如“何处”与“朝来”,形成音韵的和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秋天带来的孤凉与思乡之情,反映了诗人对人生与自然变迁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风:象征季节的变化与人生的无常。
  • 雁群:寄托离别与思乡,暗示游子的心境。
  • 孤客:象征孤独与渴望归属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何处秋风至?”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对秋天的喜爱
    • B. 对秋天的疑惑
    • C. 对春天的向往
  2. “孤客”在诗中指的是谁?

    • A. 诗人自己
    • B. 归雁
    • C. 庭院中的树
  3. 诗中“萧萧”主要描绘了什么?

    • A. 雨声
    • B. 风声
    • C. 人声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刘禹锡的《秋风引》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均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亲情的思索,但刘禹锡更侧重于自然的描绘与个人的孤独感,而杜甫则在亲情的思念中展现了更为复杂的情感。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词赏析》

相关查询

水龙吟 水龙吟(以李长吉美人梳头歌填) 水龙吟 题廖裴舟茂才雨窗怀友图 水龙吟 和宗鹤问送归原韵 水龙吟 酬陈器伯自运城寄诗,多纪游之作 水龙吟 为王少傅寿 水龙吟 得碧栖临没手札感痛代哭 水龙吟 赋春雪 水龙吟 水龙吟 其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寸木岑楼 曰字旁的字 阴生 瀛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无恶不作 齲字旁的字 师开头的成语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暂时祸福 媟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柳开头的成语 田字旁的字 半间半界 悲天悯人 癶字旁的字 捧杯 老汉 阜字旁的字 削铁无声 鞴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趋吉逃凶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