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5:31: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31:03
八月七日初入赣过惶恐滩
作者: 苏轼 〔宋代〕
七千里外二毛人,
十八滩头一叶身。
山忆喜欢劳远梦,
地名惶恐泣孤臣。
长风送客添帆腹,
积雨浮舟减石鳞。
便合与官充水手,此生何止略知津。
七千里外的二毛人,
在十八滩头上孤舟一叶。
山水相思,喜欢劳累的远方梦,
那地名惶恐,让我这个孤臣泪流满面。
长风送来客人,增加了船帆的风力,
积雨漂浮着舟,减轻了石头的鳞甲。
不如跟随官府去当水手,这一生又何止是略知水路呢?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以豪放、洒脱著称,作品表达了丰富的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苏轼被贬至江西的途中,反映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与对现实困境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对仕途无望的无奈。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感情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异乡生活的感慨。开篇以“七千里外”的远离感引入,表现了自己身处陌生环境的孤独。接下来的“十八滩头一叶身”形象地描绘了诗人漂泊的状态,既有对艰难旅程的描写,也隐含了内心对归属感的渴望。
“山忆喜欢劳远梦”一句,表现了诗人对山河的怀念以及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接着用“地名惶恐泣孤臣”表达出身处异乡的孤独与忧愁,情感越发浓烈。后面几句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长风与积雨的互动,象征着生活的无常与变化。
最后,诗人以“便合与官充水手”收尾,表达了对现实的无奈与对未来的茫然,呈现出一种豁达的态度:即便面对困境,也愿意尝试新的生活方式。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生动,既有对过去的怀念,也有对未来的思考,展现了苏轼深厚的文化素养与哲理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旅途中的孤独与思乡,表现了诗人面对困境的豁达与无奈,传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层次感,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词测试:
诗中“七千里外”的含义是?
A) 形容距离远
B) 形容时间长
C) 形容心情好
D) 形容天气冷
“地名惶恐泣孤臣”中的“惶恐”指的是什么?
A) 一种快乐的情绪
B) 一种恐惧的情绪
C) 一种期待的情绪
D) 一种安详的情绪
诗中提到的“十八滩”象征什么?
A) 美好的未来
B) 艰难的旅途
C) 丰富的收获
D) 安静的生活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苏轼的《八月七日初入赣过惶恐滩》与杜甫的《旅夜书怀》都表达了对漂泊生活的感慨,但苏轼更多地表现了对理想的渴望和无奈,而杜甫则更侧重于对国家和社会的忧虑。两者在表达手法上各具特色,反映了各自时代的不同背景与情感。
推荐书目:
这些书籍能够帮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苏轼的创作及其时代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