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8 14:07: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14:07:44
寂寥清明后,余春已无多。
间轩富佳致,不惜载酒过。
水木晚尤秀,风烟晴更和。
临樽不尽醉,奈此芳菲何。
在清明节过后,春天已经所剩无几。
在窗前欣赏美景,干脆带酒来到这里。
水边的树木在傍晚时分显得更加秀丽,
晴天的风景更加和谐。
我在酒樽前醉意未尽,面对这芳香的春花,真是无奈啊。
清明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意味着春天已过一半,诗中提到清明后,表达了春天的逝去和对美好春光的留恋。诗人通过带酒赏春,展现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作者介绍: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希古,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和诗人。他以《资治通鉴》闻名,倡导理学,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创作背景:本诗写于清明之后,正值春天即将结束之际,表达了诗人对春光的珍惜和对生活的感慨。
这首诗以清明节后的景象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深切感怀。诗的开头通过“寂寥清明后”来引入,营造出一种清冷的氛围,暗示春天的短暂和生命的无常。接着,诗人提到“间轩富佳致”,表现了他在窗前欣赏美景的闲适与惬意,带酒而来,显示出一种洒脱而又珍惜的态度。
“水木晚尤秀,风烟晴更和”两句,描绘了傍晚时分水边树木的美丽以及晴天的和谐,生动展现了春天的自然之美。最后两句“临樽不尽醉,奈此芳菲何”,诗人虽醉心于美景,但仍对春天的短暂感到无奈,表现出一种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遗憾。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极具画面感,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珍惜,对时光流逝的感叹。通过场景的描绘,诗人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相结合,形成了一种和谐而又富有深意的诗歌。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展现了对于春天的珍惜,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感叹,流露出一种对生活和自然的热爱与无奈。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余春已无多”,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A. 春天即将来临
B. 春天所剩无几
C. 春天已经过去
诗人“载酒过”的目的是什么?
A. 为了喝酒
B. 欣赏美景
C. 寻找朋友
诗中“水木晚尤秀”描述的是什么场景?
A. 清晨的景色
B. 傍晚的树木
C. 雨天的水面
答案:1.B;2.B;3.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司马光的《清明后二日同邻几景仁次道中首兴宗完秉国如》与杜甫的《春望》在主题上都有对春天的感怀,但杜甫在诗中更多表现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而司马光则更侧重于对个人生活的享受与自然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