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5:14: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5:14:19
奉酬袭美苦雨四声重寄三十二句
乌蟾俱沈光,昼夜恨暗度。
何当乘云螭,面见上帝诉。
臣言阴云欺,诏用利剑付。
回车诛群奸,自散万籁怒。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阴霾的天气中对光明的渴望和对不正之风的愤怒。诗中用乌蟾(象征黑暗)来形容阴云笼罩的状态,表达了对光明的渴望和对黑暗统治的控诉。诗人希望能够乘云而上,向上帝诉说心中的苦闷,并对那些欺压百姓的恶势力施以惩罚,期望能恢复世间的宁静与正义。
作者介绍:陆龟蒙,唐代诗人,以其细腻的笔触和深邃的情感著称。他的诗歌多围绕自然景色、人生感悟和社会时事,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
创作背景:这首诗成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时期,诗人目睹了许多不公与黑暗,因而表达了对光明正义的渴望和对压迫的控诉。
陆龟蒙的《奉酬袭美苦雨四声重寄三十二句》是一首充满力量的诗作。诗人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表达了对光明和正义的渴望。开头的“乌蟾俱沈光”展现了阴霾的景象,暗示了当时的社会黑暗与不安。诗人以“何当乘云螭”表达了对逃离现实困境的期盼,渴望借助神秘力量来摆脱压迫。
在后续的诗句中,诗人进一步揭露了社会的黑暗面,提到“臣言阴云欺”,突显出对朝政的不满。诗中“诏用利剑付”则表明了他希望通过强制手段来斩断邪恶势力的决心。最后,“回车诛群奸,自散万籁怒”不仅是对奸邪势力的指控,也是对社会正义的呼唤,强调了自然与社会的和谐。
整首诗在结构上工整,情感上层层递进,展现了诗人对光明与正义的执着追求,以及对黑暗与不公的强烈反抗。通过这些描写,陆龟蒙成功塑造了一幅光明与黑暗交织的社会画卷,激发读者的共鸣与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光明与正义的渴望,反映了诗人对黑暗社会的控诉和对美好未来的期待。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乌蟾”象征什么?
诗人希望“何当乘云螭”表达了什么愿望?
“回车诛群奸”中的“群奸”指的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陆龟蒙的诗作与杜甫的《春望》在表达对国家和社会的忧虑上有相似之处,都是对现实不公的控诉,但陆龟蒙更加强调内心的渴望与希望,而杜甫则更多反映身处困境的沉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