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答武陵太守》

时间: 2025-05-07 06:30:58

诗句

仗剑行千里,微躯感一言。

曾为大梁客,不负信陵恩。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30:58

原文展示:

答武陵太守
王昌龄 〔唐代〕

仗剑行千里,微躯感一言。
曾为大梁客,不负信陵恩。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我手握长剑走遍千里,虽然我的身躯渺小,但却因一句话而感动。曾经我在大梁做客,绝不会辜负信陵君的恩情。

注释:

字词注释:

  • 仗剑:手持剑,表示勇敢和豪情。
  • 微躯:微小的身体,形容自己渺小。
  • 感一言:因一句话而感动,表达对他人言语的重视。
  • 大梁:指当时的一个重要城市,今河南省开封市。
  • 信陵恩:指信陵君(平原君赵阮),古代的一个著名的人物,以仁义著称。

典故解析:

  • 信陵君:信陵君是战国时期魏国的王子,以结交士人和待人宽厚著称,许多士人在他那里接受过恩惠。诗中提到的信陵恩,反映出诗人对恩义的感激和忠诚。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昌龄(698年-765年),唐代著名诗人,擅长五律和七律,尤其以边塞诗闻名。他的作品常包含豪情壮志和对历史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王昌龄任职期间,反映了他对友情和恩义的珍视。诗中提到的武陵太守,可能是王昌龄在政治生活中结识的朋友,表达了对情谊的怀念和感激。

诗歌鉴赏:

《答武陵太守》是一首表达友情和感恩的诗。首句“仗剑行千里”,展现了诗人豪迈的气概,透露出一种不畏艰难、勇于前行的精神。接下来的“微躯感一言”,则是对自身渺小的谦逊,同时也体现了对他人关怀的深刻感动,表明言语的力量可以触动心灵。最后两句提到的“曾为大梁客,不负信陵恩”,表达了诗人对过去友谊的珍惜以及对恩情的铭记。整首诗在气势与情感之间取得了很好的平衡,既有豪情也有细腻的情感,使得读者深切感受到诗人心中的那份感恩与豪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仗剑行千里:表达诗人手持剑行走千里的豪情,象征自由和勇气。
  2. 微躯感一言:用“微躯”来强调自己的渺小,表现出对他人言语的重视。
  3. 曾为大梁客:回忆自己曾经在大梁的经历,显示出对过往生活的怀念。
  4. 不负信陵恩:承诺不会辜负信陵君的恩情,显示出诗人忠诚和感恩的态度。

修辞手法:

  • 对仗:首句与次句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 夸张:用千里形容自己的行程,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讲述友情与恩情,展现了作者对人际关系的珍视,表达了对过往的怀念以及对恩义的感激,传递出一种忠诚的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勇气与自由,显示出诗人的豪迈与不屈。
  • 千里:代表冒险与追求,包含了诗人对理想追寻的坚定信念。
  • 大梁:象征过去的经历与友情,是情感寄托的地方。
  • 信陵君:代表着恩情与义气,反映出古代士人的情谊。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仗剑”的意思是: A. 拿着剑
    B. 练剑
    C. 剑的名字
    D. 剑的颜色

  2. 诗人对“微躯”的描述体现了什么? A. 自大的态度
    B. 自谦的心态
    C. 对身体的自信
    D. 对剑的赞美

  3. “信陵恩”指的是: A. 对国家的恩情
    B. 对朋友的恩情
    C. 对父母的恩情
    D. 对师长的恩情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的经典之作,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 《送友人》:李白的另一首诗,反映了对友人的深情。

诗词对比:

  • 王之涣《登鹳雀楼》与王昌龄的《答武陵太守》都表达了对理想与情感的追求,但前者更侧重于壮丽的景色和豪情,后者则更注重友情与感恩。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王昌龄诗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生查子·烟雨晚晴天 满宫花·雪霏霏 玉楼春·寂寂画堂梁上燕 木兰花·小芙蓉 渔歌子·柳如眉 忆王孙 春词 忆王孙(冬词) 忆王孙(秋词) 忆王孙·夏词 忆王孙·春词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富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舟字旁的字 盗憎主人 每下愈况 英才大略 锡荡锣 僻书 矛字旁的字 弥患无形 菠菜 彐字旁的字 色结尾的成语 土洋并举 包含绡的词语有哪些 偏差 思前虑后 麻字旁的字 龜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