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龙标野宴》

时间: 2025-05-06 01:56:05

诗句

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

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1:56:05

原文展示:

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
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

白话文翻译:

在沅溪的夏末,凉风习习,春天的美酒相伴在竹林之间。
不要说弦歌声让远方的流亡感到忧愁,青山和明月依旧是那么的宁静和美好。

注释:

  • 沅溪:沅溪是位于湖南的一条河流,水清流畅,环境优美。
  • 夏晚:夏天的傍晚,天气宜人。
  • 春酒:春天酿造的美酒,象征着欢庆和友谊。
  • 竹丛:竹林,通常是人们聚会、饮酒的场所。
  • 弦歌:古代乐器弹奏的音乐,常用于宴饮时伴奏。
  • 远谪:指被贬谪到远方,生活困苦。
  • 青山明月:自然景色,传达宁静与美好的意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昌龄(698年-757年),字少伯,号华阳,是唐代著名诗人,以其边塞诗和律诗闻名,风格豪放,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龙标野宴》写于王昌龄贬谪期间,诗人借宴饮时光,表达对友谊的珍视和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诗歌鉴赏:

《龙标野宴》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及人际关系的诗作。王昌龄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感悟,展现了人在自然环境中与友人相聚的和谐美好。诗中“沅溪夏晚足凉风”开篇点出优雅的环境,营造出一个清新、宁静的氛围,使人放松心情。接下来提到“春酒相携就竹丛”,不仅描绘出诗人与友人共饮的场景,更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

“莫道弦歌愁远谪”一句,诗人以自谦的态度,回应外界对他身世的忧愁,暗示虽然身处逆境,仍然可以在自然与友情中找到慰藉。最后一句“青山明月不曾空”则强调了自然的永恒与美好,暗示即使身世漂泊,内心仍然可以保持宁静与满足。

整首诗表达了王昌龄对人生的豁达态度,展现了他在困境中仍能享受生活的乐观精神。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沅溪夏晚足凉风:描绘了夏末时节,沅溪的凉风让人感到舒适。
  2. 春酒相携就竹丛:友人相聚,举杯共饮,享受美好时光。
  3. 莫道弦歌愁远谪:不要因为流亡而感到忧愁,音乐依然可以带来快乐。
  4. 青山明月不曾空:自然的美丽永恒存在,给人以心灵的慰藉。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沅溪夏晚”和“春酒相携”形成对称结构,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比喻:将青山明月比作心灵的归宿,象征着宁静与安慰。

主题思想:

整首诗传达了在困境中仍能寻找到生活乐趣的思想,表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意象分析:

  • 沅溪:象征着自然之美与宁静。
  • 春酒:代表友情与欢庆的时刻。
  • 青山明月:象征着永恒与内心的平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沅溪”是指哪个地方?

    • A. 湖南的一条河流
    • B. 四川的一座山
    • C. 广西的一片森林
  2. “春酒”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友谊
    • B. 财富
    • C. 失落
  3. 诗人对“远谪”持什么态度?

    • A. 悲伤
    • B. 不在意
    • C. 乐观

答案:

  1. A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杜甫的《春夜喜雨》

诗词对比:

与王昌龄的《龙标野宴》相比,李白的《月下独酌》同样描绘了饮酒的场景,但更强调个体内心的孤独与豪放,体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王昌龄诗文集》

相关查询

摊声浣溪沙(吴兴僧舍竹下与王明之饮) 十二月十二日雪晴成允蔡君扁舟携诗见临次韵 仆性懒慢喜睡而吏事亦早休因得遂其欲琳老数 题贵溪翠颜亭二首 和王宣义买菊栽二首 菩萨蛮(赠舞姬) 满庭芳(西园月夜赏花) 感皇恩(晚酌) 春词 其三 游翠峰寺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知识青年 孩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监就 宝唾 包含狗的词语有哪些 熬清守淡 米字旁的字 蔓蔓日茂 婵娟此豸 临水登山 采字头的字 矢字旁的字 大度豁达 黽字旁的字 满面羞惭 韭字旁的字 卷荷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