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2:54: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02:54:25
洗竹
白居易 〔唐代〕
布裘寒拥颈,毡履温承足。
独立冰池前,久看洗霜竹。
先除老且病,次去纤而曲。
剪弃犹可怜,琅玕十馀束。
青青复籊籊,颇异凡草木。
依然若有情,回头语僮仆。
小者截鱼竿,大者编茅屋。
勿作篲与箕,而令粪土辱。
这首诗的表面意思是:在寒冷的天气里,我穿着厚重的皮衣,脚上踩着温暖的毡鞋,独立在冰冷的池塘前,长时间地凝视着那些经过霜雪洗礼的竹子。我先剪去那些老弱的竹子,再去掉那些纤细和弯曲的竹子,尽管它们剪掉了让人心生怜惜,但还是有十几束竹子在这里。它们仍然是青翠的,挺拔的,与普通的草木颇有不同。看着它们,我仿佛感受到它们也有情感,便回头对我的仆人说道:小的竹子可以用来做鱼竿,大的可以编成茅屋。但不要把它们做成扫帚和箕,以免被糟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歌平易近人,关注社会民生,常以直白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思想感情。他的作品涉及广泛,尤以《长恨歌》和《琵琶行》最为人熟知。
《洗竹》创作于白居易晚年时,他在诗中通过洗竹的过程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思考,同时也折射出他对生活的感悟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洗竹》是一首描写冬季洗竹情景的诗,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白竹的深切关怀。诗中描绘了寒冷的冬日,诗人身着厚重的衣物,脚踏温暖的鞋子,独自一人站在冰封的池塘前,长时间观察那些被霜雪洗礼的竹子。竹子在诗中不仅是自然的象征,更是诗人情感的寄托。
从诗的前两句可以看出,诗人身处寒冷的环境,但他却因洗竹而心生愉悦。通过细致的描写,诗人将竹子的生长状态与自身的感受融为一体,展现出对自然之美的细腻观察。接着,诗人将竹子的老弱病残剪除,让人感受到一种惜物之情。尽管竹子被剪去,但它们的生机依旧令人感慨,所剩的竹子依然青翠挺拔,显示出生命的韧性与美丽。
在结尾部分,诗人用竹子作为鱼竿和茅屋的比喻,传达出对竹子的珍视与对它们用途的深思。他不希望竹子被糟蹋,这种对于自然资源的珍视与保护意识在诗中跃然纸上。
整首诗通过对竹子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态度的深刻理解,是一首充满哲理和美感的佳作。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生动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思考,以及对珍惜资源的态度,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想。
《洗竹》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杜甫
C. 白居易
D. 王维
诗中提到的“琅玕”指的是什么?
A. 一种鱼
B. 美玉
C. 一种草
D. 竹子
诗人希望如何对待竹子?
A. 破坏
B. 珍惜
C. 忽视
D. 转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