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9:39: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09:39:52
夜宴惜别
白居易 〔唐代〕
笙歌旖旎曲终头,
转作离声满坐愁。
筝怨朱弦从此断,
烛啼红泪为谁流。
夜长似岁欢宜尽,
醉未如泥饮莫休。
何况鸡鸣即须别,
门前风雨冷修修。
在这美丽的夜宴上,乐曲唱到尾声,随之而来的却是满座的离愁;筝的怨曲和朱弦的音调从今往后将不再相连,烛光下的泪水又是为谁而流?这漫漫长夜仿佛像一年一样,欢愉的时光即将结束,醉意未消,更应尽情痛饮。何况天亮时就要分别,门前的风雨冷得令人心寒。
作者介绍: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政治家,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深刻的社会观察著称。他的作品涵盖了政治、生活、爱情等多个主题,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白居易任职的晚期,常常参与文人雅集和宴会,写作时多是在与友人分别的场合,抒发对离别的伤感与珍惜美好时光的情感。
《夜宴惜别》是一首充满情感和生活气息的离别诗,生动地描绘了宴会上欢愉转瞬即逝的场景,和随之而来的离别愁绪。诗中通过音乐、酒宴等意象,展现了人们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感伤。开头两句“笙歌旖旎曲终头,转作离声满坐愁”以音乐的终止引入离别的主题,让读者感受到一种由欢愉到忧伤的强烈对比。接下来,筝的怨声和烛下的泪水将离别的悲伤推进到高潮,情感愈发浓烈。诗的后半部分则表现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夜晚的漫长与即将天明的分别形成鲜明对比,令人感到岁月的无情与人生的短暂。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体现了白居易对生活深刻的观察和对人情世故的敏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表达了对即将来临的离别的深切感伤,同时也有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怀念,体现了人生无常、离合悲欢的哲理。
诗词测试: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夜长似岁欢宜尽”中“欢宜”是什么意思?
诗中提到的“鸡鸣”指的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