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1:47: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1:47:26
欲聘石室碑,小诗委庭下。
颇似山阴写道经,虽与群鹅不当价。
画沙无地觅锥锋,点勘永和书法同。
人言外论殊不尔,勿持明冰照夏虫。
我想请你到石室(寺庙)去刻碑,然而我的小诗却被搁置在庭院下。
这首诗颇像是山阴的道教经典,虽然与那些群鹅并无相同的价值。
在沙上画画却没有地方去寻找锥子的锋利,
细细品味永和的书法也是一样的。
别人谈论外面的事物却与我不相同,
请不要用明亮的冰来照亮夏天的虫子(不要过于明亮的光芒去照耀那些微弱的生命)。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宋代著名的书法家和诗人。生于江西,曾任职于多个官职,以其书法造诣和诗词风格闻名。黄庭坚的诗作多以清新自然、气韵生动见长,是“江西诗派”的重要代表之一。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黄庭坚的个人经历及其对文学艺术的独特理解有关。诗中表达了对文学价值的思考,以及人们对艺术评价的不同看法。
《吉老两和示戏答》是一首具有深刻思考和丰富意象的诗作。整首诗通过对比和暗喻揭示了艺术创作中常见的误解与偏见。开头的“欲聘石室碑”表达了对艺术价值的追求,但随即的“我的小诗却被搁置在庭院下”则显示出创作与现实之间的落差,反映了作者内心的无奈与困惑。通过对“群鹅”的比喻,黄庭坚传达了一种对当时文人作品的自谦态度,暗示自己尽管努力创作,却未必能与那些被广泛认可的作品相提并论。
诗中使用了“画沙无地觅锥锋”的意象,表现了艺术创作的艰难和无奈。这里的“画沙”象征着徒劳,而“锥锋”则代表着锐利的才华与灵感,却难以寻找。接着提到的“点勘永和书法同”,则是对书法的敬重,表达了对优秀作品的追求。
最后两句则是对外界评价的反思,作者希望人们能以更宽容的眼光看待艺术创作,避免用绝对的标准去评判细微的生命与艺术。整首诗通过对比、隐喻等手法,展现了作者对艺术与生命深刻的理解和独到的见解。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艺术创作与外界评价的反思,表达了作者对艺术价值的理解与对自我作品的自省。诗人希望人们能够以更宽广的视角来看待艺术,理解其内在的价值与意义。
诗中提到的“石室”指的是哪个地方?
“画沙无地觅锥锋”中“画沙”比喻什么?
“勿持明冰照夏虫”想表达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