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0:27: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0:27:43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
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花枝,
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落下的花瓣铺满小路,水平的池水被细雨轻轻打湿。
杏花园里花瓣凋零,杜鹃在悲鸣,无奈春天已经过去。
我独自走上柳外的画楼,倚栏杆手指着花枝,
无言地面对着斜阳,这份愁恨又有谁能理解呢?
诗中提到的“杜鹃啼”与古代文学中常用的悲鸣象征联系紧密,杜鹃在古诗文中通常与离愁别绪相连,寓意深远。此外,杏园、柳外等意象也常见于古代诗词,通过这些意象,诗人表达了对春天的留恋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作者介绍:秦观(1049年-1100年),字少游,号淇水居士,北宋词人,擅长词,尤其以婉约派著称。秦观的词风清丽,情感细腻,常表现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此词作于春日,诗人身处花木繁盛的季节,却因时光流逝而感到惆怅,展现了对春天的留恋与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画堂春·落红铺径水平池》是一首典型的婉约词,尽显秦观细腻的情感和独到的自然观察。开篇以“落红铺径”引入,通过生动的视觉描绘,营造出一幅春日残景的画面。随之而来的“弄晴小雨霏霏”不仅渲染了天气的细腻变化,也暗含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诗中“杏园憔悴杜鹃啼”一句,结合了花与鸟,传达出一种生命的脆弱与无奈,似乎在诉说着春天的短暂与逝去的美好。
后半部分的“柳外画楼独上”更是将孤独和思绪的深邃展现出来,倚栏而立,手捻花枝,象征着对往昔的追忆与对未来的无奈。最后一句“此恨谁知?”则将内心的孤独与悲伤推向高潮,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情感的孤寂与无助,令人心生共鸣。整首词以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意象,描绘了春日的凋零与离愁,透出淡淡的忧伤与哲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展现了对春天的留恋与无奈,表现出人对时光流逝的哀伤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诗人在自然景色中投射自我情感,揭示了生命的脆弱与孤独。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杜鹃”在古诗中常象征什么?
A) 幸福 B) 离愁 C) 友谊 D) 自由
“此恨谁知”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快乐 B) 愤怒 C) 孤独与无奈 D) 安宁
诗中描绘的春天有什么样的特点?
A) 美好与长久 B) 短暂与易逝 C) 丰富与多彩 D) 冷漠与孤独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中对离愁的细腻描绘相比,秦观的《画堂春》更多地在自然景象中寄托个人情感,二者虽主题相近,但表现手法各有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