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山中作》

时间: 2025-07-29 16:29:59

诗句

屐齿无泥竹策轻,莓苔梯滑夜难行。

独开石室松门里,月照前山空水声。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9 16:29:59

原文展示:

屐齿无泥竹策轻,
莓苔梯滑夜难行。
独开石室松门里,
月照前山空水声。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在山中夜行的情景。诗人穿着木屐,脚步轻快,没有沾到泥土,但因竹子轻便而滑的特性,行走起来却很困难。地面上长满了莓苔,夜晚行走更加艰难。诗人在一座石室中独自坐落,松树环绕,月光洒在前面的山上,映照着空旷的水声。

注释:

字词注释:

  • 屐齿:木屐的底部,通常有凹凸的齿,便于行走。
  • 竹策:竹制的杖,轻便易携。
  • 莓苔:生长在湿润地方的苔藓,色泽鲜绿。
  • 梯滑:形容路面滑,难以行走。
  • 石室:石头构成的房间。
  • 松门:松树围绕的入口。

典故解析: 此诗虽然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典故,但“月照前山”可以联想到古代文人对月光的崇敬与向往,常用月亮象征清静、高远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马戴,字子俨,号青门,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以山水田园诗见长,作品主题多与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相关,风格清新自然,常反映隐士生活的理想。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山中,诗人可能在隐居生活中,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与孤独,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山中作》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在山中夜晚的孤独与宁静。开头两句,诗人描绘了行走的艰难,既有自然环境的真实反映,也隐含了隐士生活的曲折与不易。竹策轻便却难以掌控,莓苔的滑腻使得行走更加困难,给人一种在自然中面临挑战的感觉。

而后两句则转向了内心的宁静。石室内独自静坐,松门外的月光照耀着空旷的山水声,形成了一幅恬静的画面。此时,诗人与自然融为一体,月光的照耀与水声的回响,都传达出一种空灵的意境。这种对比不仅表现了外在环境的艰难,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满足,似乎在告诫人们在面对生活的挑战时,内心的宁静与自在是最重要的。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屐齿无泥竹策轻:木屐的底部没有沾上泥土,说明行走的环境较好,但竹杖轻便,暗示着路途仍然艰难。
  • 莓苔梯滑夜难行:莓苔生长在湿润的地方,夜晚行走在这样的环境中更是困难重重。
  • 独开石室松门里:诗人独自一人在石室中,松树围绕,显示出一种隐逸的生活状态。
  • 月照前山空水声:月光洒在前面的山上,水声空灵,增强了孤独的氛围,却也带来了宁静的美感。

修辞手法:

  • 对比:前两句与后两句形成鲜明对比,艰难的行走与宁静的内心形成对照。
  • 意象:月光、松树、山水声等意象交织,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山中夜晚的描绘,表达了隐士生活的孤独与对自然的热爱,反映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屐齿:象征着踏实的生活。
  • 月亮:象征着宁静与清明。
  • 水声:象征着人生的流动与变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屐齿无泥”的意思是: A. 行走的路面湿滑
    B. 行走的路面干净
    C. 行走的路面崎岖
    D. 行走的路面泥泞

  2. 诗人独自在石室中感受到的是什么? A. 孤独
    B. 热闹
    C. 紧张
    D. 疲惫

答案:

  1. B
  2.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李白的《静夜思》

诗词对比: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山中生活的宁静,但更多地强调了秋天的意境和自然的美,而马戴的《山中作》则着重表现了夜晚行走的艰难与内心的宁静。两首诗在意境上相似,但侧重点有所不同,前者更具画面感,后者则更多地渗透了情感的体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相关查询

水龙吟 烟寺晚钟 水龙吟 舟次糕村伤春感逝黯然成阕 水龙吟 咏梅 水龙吟 敬题张夫子乐圃词钞后 水龙吟 谒文芸阁墓即用其“落花飞絮茫茫”韵 水龙吟 题张坤鹤老人小照,用白玉蟾《采药径》韵 水龙吟 水龙吟 游钱塘西山 水龙吟 石帆 水龙吟 答沈壮可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野居穴处 车字旁的字 鸣钟食鼎 鼻字旁的字 开辟 豕字旁的字 檀香 导播 九六 钩心斗角 齿字旁的字 包含抬的成语 包含阙的词语有哪些 言语高低 胡颜之厚 过犹不及 豆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