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2 23:19: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23:19:24
日日恐无云可望,不辞逐静望来频。共知亭下眠云远,解到上头能几人。
每天都害怕没有云彩可供我观望,因此不辞辛劳地频频向宁静的地方眺望。大家都知道亭子下的云朵远在天际,能够来到这高处的人又有几个呢?
本诗虽无明显的典故,但“亭子”与“云彩”构成了常见的山水意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向往和对隐逸生活的追求。
朱庆馀,唐代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曾任官职,后辞官隐居。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山水景色,对自然的观察细致入微,常表现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此诗创作于诗人隐居生活的时期,反映了他对宁静生活的追求以及对自然景色的热爱。诗人常常在云雾缭绕的地方寻求静谧和灵感,表达了他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
《登望云亭招友》通过简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日日恐无云可望”的开头,展示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期盼与珍视,仿佛每天都在期待着美丽的云彩出现。这种情感不仅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敏感,也传达出一种对生活的细腻观察。
接下来的“不辞逐静望来频”则表现出诗人对于宁静的渴望与追求,表明他愿意为此付出努力。这里的“逐静”一词,传达了诗人对内心宁静的追寻,暗示着诗人在喧嚣的世俗中寻求一方净土。
最后两句“共知亭下眠云远,解到上头能几人”则提出了一种感慨,强调能够来到高处欣赏云彩的人是稀少的,这不仅是对友人的招呼,亦是对当下生活状态的思考。整体来看,诗歌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人生态度的深刻思考,既有对友人的邀请,也有对生活的感慨,兼具哲理与情感。
这首诗的主题在于追求宁静的生活和对自然美的热爱,表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友人相聚的期盼。通过对云的描写,诗人传达了一种哲理性的思考,既有对自然的欣赏,也有对人际关系的反思。
诗中“日日恐无云可望”表达了什么情感?
“不辞逐静望来频”中的“逐静”是什么意思?
能够到达“上头”的人有多少,诗中传达了什么样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