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2:17: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17:01
短发巢山客,人知姓字谁?
穿林双不借,取水一军持。
渴鹿群窥涧,惊猿独袅枝。
何曾畜笔砚,景物自成诗。
短发的巢山客,谁人知道他的姓和名字呢?
在树林间穿行不借助他人,取水的工具只有一把军刀。
口渴的鹿群窥视着山涧,惊慌的猿猴在树枝上独自摇摆。
他何曾拥有过笔和砚,眼前的景物自然就成了诗。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他一生经历了多次政治动荡,曾多次参与抗金活动,作品风格以豪放、激昂著称,情感真挚,常表现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
《巢山》是在陆游晚年隐居于巢山时创作的,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世名利的淡泊。此时的陆游,已不再追求仕途,而是寻找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
《巢山》是陆游在隐居生活中所作的一首极具个性和情感的诗。诗中通过描绘短发的巢山客,传达出一种脱离尘世纷扰的生活态度。诗的开头,作者用“短发”这一形象,不仅指代了外貌,更象征着一种粗犷和简朴的生活方式。接着,通过“人知姓字谁”的质问,作者表达了一种隐秘和孤独的感觉,似乎在说这个人无人知晓,但他却自在于自己的生活之中。
而“穿林双不借,取水一军持”则展现了他在自然中生存的艰辛与独立。这里的“军刀”不仅是工具,也是他独自面对自然的勇气和决心。接下来,作者描绘了渴鹿和惊猿的情景,生动地描绘了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最后一句“何曾畜笔砚,景物自成诗”更是点明了诗的主题:他并不需要笔和砚,眼前的景物就能成为诗篇。这反映出陆游对自然诗意的感知,以及他对文学创作的独特理解,强调了自然的自足与美好。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反映了他对世俗名利的超脱。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巢山》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诗中“穿林双不借”意指?
“景物自成诗”表达了什么思想?
陆游的《巢山》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均描绘了隐逸生活的美好,但陆游更强调了人与自然的独立和和谐,而王维则将自然景物与诗人内心的情感紧密结合,表现出更为细腻的感受和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