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3:39: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39:39
述怀二十韵献覃怀相公
唐代:李洞
帝梦求良弼,生申属圣明。
青云县器业,白日贯忠贞。
霭霭随春动,忻忻共物荣。
静宜浮竞息,坐觉好风生。
万国闻应跃,千门望尽倾。
瑞含杨柳色,气变管弦声。
百辟寻知度,三阶正有程。
鲁儒规蕴藉,周诰美和平。
碧水遗幽抱,朱丝寄远情。
风流秦印绶,仪表汉公卿。
忠谠期登用,回邪自震惊。
云开长剑倚,路绝一峰横。
九野方无事,沧溟本不争。
国将身共计,心与众为城。
早晚中条下,红尘一顾清。
南潭容伴鹤,西笑忽迁莺。
折树恩难报,怀仁命甚轻。
二年犹困辱,百口望经营。
未在英侯选,空劳短羽征。
知音初相国,从此免长鸣。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理想政治和自身前途的思考和期望。诗中提到帝王梦中寻求良才,渴望获得圣明的治理;接着描绘了青云之上事业的成功与忠贞之心的光辉。春天的气息带来了万物的复苏,诗人感受到宁静的美好,仿佛在享受清风徐来。诗中提到的各国都在期待着盛世的来临,杨柳的色彩与音乐声交织在一起,描绘出一幅祥和的景象。接下来,诗人表达了对礼仪文化的重视,借用历史人物的智慧,展现出对和平与和谐的追求。
随着诗歌的推进,诗人强调了忠诚和正直的价值,表达了对权利与地位的渴望,以及对国家的忠诚与贡献。最后,诗人感慨命运的无常,经历了困苦与屈辱,但依然希望能在理想的政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并与志同道合的朋友共鸣。
李洞,唐代诗人,生活于盛唐时期,以诗歌反映社会政治、个人理想而著称。他的诗作往往结合个人情感与国家命运,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此诗创作于李洞对国家政治形势感到忧虑之时,表达了他对理想政治的向往和对自身施展才华的渴望,体现出当时知识分子对政治的关心与思考。
李洞的《述怀二十韵献覃怀相公》是一首情感深邃、构思精巧的诗作,诗中通过对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反思,展现出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诗的开篇即提到“帝梦求良弼”,这不仅是对理想政治的追求,也是对自身处境的反思。他希望能在国家的治理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借助历史与文化的力量,彰显出对政治的渴望与责任感。
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和意象,体现出唐诗的艺术美感。例如,提到“青云县器业,白日贯忠贞”,不仅展现了诗人对事业的追求,也表现出忠贞不渝的精神。随着诗行的深入,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历史文化,强调了个人情感与国家命运的紧密联系,展现出一种强烈的家国情怀。
整体而言,这首诗在情感表达上既有对个人理想的追求,又有对时代背景的深刻洞察,展现了唐代诗人对社会的关怀与自我反思。
……(依此类推)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个人对理想政治的追求与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诗人通过历史典故与自然景象的结合,展现出一种强烈的家国情怀与对未来的期盼。
诗中的意象丰富,既有自然之美,又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如忠诚、理想与和平,展现了唐代文化的繁荣与诗人的理想追求。
李洞所提到的“良弼”指的是哪类人物?
“白日贯忠贞”中的“白日”象征什么?
诗中反复强调的主题是什么?
通过以上分析与学习,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述怀二十韵献覃怀相公》的内涵与艺术价值。